文档介绍:浅谈地质灾害中的防治管理论文
2
———————————————————————————————— 作者:
———————————————————————————————— 日期:
个人收集 仅供参考学习 勿做商业用途
浅谈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
黄梅春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岩石圈地壳表层—地表及近地表,受大气、水、生物、地质应力共同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的综合影响,地质地理等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开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及损毁的过程或现象。
正文:工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治理应本着防为主,治为辅的原那么。
为使论述较为直观充实,本文援引江西省永丰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实例。笔者参加了地质灾害调查,该实例中的灾害类型较为齐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水文气象: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年平均降水
,暴雨主要集中在4--8月。
地形地貌:区内地形较平坦,标高190米,属剥蚀残积地貌。
地 层:为变质岩,岩性为砂质板岩。
地质构造:区内属褶皱构造,银山—教头背斜东翼,轴向南北,倾向40°。
水文地质: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赋存于裂隙中,以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为主。
工程地质:上部为第四系含砾粘土,可塑状,承载力一般180KPa,下伏基岩为
泥质板岩,其单轴抗压饱和强度为10MPa,与第四系为不整合接触
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其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受自然应力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开展,同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也构成极大威胁。
3
个人收集 仅供参考学习 勿做商业用途
1.岩土体工程地质根本特征
1.1 岩体
该地区岩体类型按其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可分为三局部:厚层状坚硬岩组、层状较坚硬组及层状软弱岩组。
(1)厚层状坚硬岩组。岩性为砂砾岩及石灰岩。厚层块状,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是该区水泥产业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北部地区,构本钱区北部基岩山地。
(2)中至厚层状较坚硬砂岩组。岩性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及煤层,局部呈互层状,岩层易风化,强度相对较低。分布于区内中部地区,
(3)薄层状软弱岩组。岩性主要为细粒碎屑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并夹煤层。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地区。该地层组由于泥岩及煤等软弱岩层的大量存在,且泥岩含炭质,抗滑性弱。使其岩体抗剪强度降低,尤其在雨水下渗或地下水的浸润作用下,极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1.2 土体
区内土体主要为黄土,包括风积~冲积形成的多层土体和冲积~坡积形成的次生单层土体组。
(1)风积~冲积多层土体。主要组成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覆盖在原、梁、峁顶部、坡面及阶地堆积物的外表,为黄土层夹多层古土壤层,土体构造均匀,强度由上至下渐高,孔隙度渐小,具湿陷性。尤其是上部马兰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疏松,易产生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冲积~坡积次生单层土体。主要为全新世黑垆土和次生黄土组成,分布于河谷二、三级阶地及冲沟底部,土体构造不均匀,疏松、孔隙度大,夹粉砂、细沙薄层、易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 富水条件下易浸润坡脚,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2.地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的东南缘,区内地形复杂,岩性分布差异大,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土地利用很不合理,开荒、放牧等使植被严重破坏,从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 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2%
2.1 崩塌
崩塌的特征主要为:发生突然;崩塌体脱离母岩而运动;下落速度快;下落过程中自身整体性遭破坏;崩塌物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