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追击和相遇专题课堂训练.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击和相遇专题课堂训练.doc

上传人:蓝天 2021/8/28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击和相遇专题课堂训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2010年)
,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0 ~ 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O~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
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 ~4 s内的加速度
0 ~ 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C
(2011届汕头第一次调研) 直方向运动,其。一,图象如图,设向上的 方向为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物体在第6 s末返回出发点
物体在第2 s内处于失重状态
h
答案:BD
(2011届湛江二模)
线运动过程中的M图象,"和,2时刻的瞬 时速度分别为3和吻,贝!I物体由K到时运动的
过程中


位移不断减小
= 2
未启用ABS
(2011届佛山二模) T启用abs
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
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中的
①、②,启用ABS 后
肖时刻车速更小
。〜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
广州市2014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18分)如图甲所示,粗糙水平面心与光滑斜面座平滑连接于 〃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B紧靠一起静置于户点,某时刻A、B在 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此后A向左运动.
已知:; A、,且 它们与以?段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向左运动的速度平方与位移大小 关系如图乙;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A、B与6Z?段的动摩擦因数〃;
求A、B分离时B的速度大小丹;
要使B能追上A,试讨论只〃两点间距x的取值范围.


35. (18 分)
解:(1)由图象可知,分离时物块A的初速度*=4m/s, ①(1分)
A最终位置与户点距离SA=8m, ②(1分)
从A、B分离到A匀减速运动停止,有计=2砰 ③(1分)
得A的加速度大小 a=lm/s2 ④(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兀 =所招=mAa ⑤(2分)
解得 〃=0. 1 ⑥
(2分)
【或:从A、B分离到A匀减速运动停止,由动能定理
1 ,
-//mAg5A -0--mAv;
(3分)
解得 〃=0. 1
(1分)】
(2) A、B分离过程,
由动量守恒0 = «bvb - wAvA
⑦(2分)
解得
吨=5m/s
⑧(2分)
(3) (I)若B恰好能返回并追上A, B从分离后到追上A过程由动
能定理
-〃%g(2X|+Sa)=0—|■初B17: ⑨ (2 分)
解得 Ti=2. 25m ⑩ (1分)
(II)若B恰好不冲出斜面,B从P到,过程由动能定理
/umBgx2 - mBgH = 0 -%云 O( 2 分)
解得左=0. 50m Q (1分)
综上,要使B能追上A, x应满足:2. 25mNZN0. 50m
(评分说明:①〜④各1分,⑤〜⑧各2分,⑨C1各2分,⑩(2各1 分)
课堂训练题1: (2010-南昌调研)在一次警车A追击劫匪车8时,两车 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经过30 速度为aq = 15 m/s2, aB=lQ m/s2,各车最高时速分别为0a=45 m/s, Ob=40 m/s,问追上时两车各行驶多少路程?原来相距多远?
分析:如图所示,以A车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Ax为正方向, 令乙为警车追上劫匪车所走过的全程,,
两车原来的间距为AL = L - Z Jal —i *
解:设两车加速运动用的时间分别为tAl、七趴,以最大速度匀速运 动的时间分别为々2、坛2,
则召4 =aAtAi,解得如=3 s则如=27 s,同理tBi = 4 s,如=26 s
警车在0~3s时间段内做匀加速运动,Li = ^aAtAl2
在3 s ~ 30 s时间段内做匀速运动,则L2 = vAtA2
警车追上劫匪车的全部行程为L = Lx+L2 = + vAtA2
=1 m
同理劫匪车被追上时的全部行程为【=+ L =于泌/ + Vb(B2
=1120 m,
两车原来相距SL = L~l= m
答案: m 1 120 m m
课堂训练题2: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 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 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