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docx

上传人:燕燕盛会 2021/8/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在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中,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文学的产生与空间的环境因素的关系。地理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现在研究的重要方面。蒲松龄是山东淄博淄川人,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宜人的气候环境等造就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蒲松龄一生在这里受到教育,历练,文学上的成就不断地提高,他的创作贴近百姓的生活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齐鲁文化;地理环境;蒲松龄;聊斋志异
山东在先秦时期大部分被鲁国和齐国所占,所以又称为齐鲁。山东地区受到齐、鲁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不断地融汇交流造就了不一样的文人风格。山东境内的孝妇河畔在清代就曾出现了三位著名的文学家,孝妇河畔上游博山的赵执信、中游淄川的蒲松龄、下游桓台的王士祯。其中蒲松龄因为在科考上失利而未出去做官,并且出门游学的时间也不长,长期在淄川从事教书的工作,受到的当地文化熏陶尤为突出。
一、地理学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关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在我国的古代早有渊源,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则已进而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评论《诗经・国风》的特点及成因。到了明代,大量区域性文学流派开始出现,地域的文学进入了其他文学家的视线,就出现了有关这些区域文学的作品的评价。随后文学地理学的发展一直缓慢地进行,随着“西学东渐”许多新的学科开始出现,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也多了起来。

(一)齐鲁地区的文化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朝的衰败,宗法分封制度的崩坏,区域文化格局逐渐清晰地显示出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邦国林立,从政治方面就划分了文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文化底蕴的丰厚与否都使得各地的文化各具特色。就如《吕氏春秋》中所说:“越人安越,楚人安楚,……,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
在春秋时期,今山东省泰山以北称为齐,以南称为鲁。周王封姜太公为齐侯,定都临淄,封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为鲁侯,定都曲阜。山东东临大海,西靠泰山,出现了著名的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这些出土文物证明齐鲁的文化源远流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齐鲁两地的经济较为发达,造就了文化的繁荣。鲁国的纺织业在当时是先进的产业,在当时是闻名遐迩的;齐国在全国大兴铁器,用来耕作,临淄在当时是最繁华的大都市,商业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富足。齐国靠海就大力发展盐渔业,使靠海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齐鲁大地上诞生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管子、孙武、邹衍、管仲、鲍叔牙等,这一大批的历史文化名人,使得齐鲁地区文化繁荣,为以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齐鲁文化是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鲁文化因为是周公旦的长子的封地所以这里一直依据的是周王朝的礼乐制度,严格地执行。又加上后来的孔子倡导礼乐制度的恢复,所以在鲁国周礼所代表的华夏正统文化得到了完善的保存与发展。鲁国是儒学的发源地,所以质朴务实、尊重传统是其传统。相比之下,齐文化因为靠海,更加显示出华丽活泼、开放变革的风格。齐国在经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逐渐走上了富强的道路。鲁国重视农耕和养蚕,重视纺织业的发展;齐国靠海发展盐渔业和贸易,交通便利,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在学术上面,鲁国以儒学为尊,涌现一大批儒学大家;齐国则诸子并立,兼收百家。齐鲁两国在交往的过程中都吸收了各自的优点,尤其是齐国创意了世界上第一所官学稷下学宫,鲁国的孟子等都来此讲学,一方面传播正宗儒学思想,同时也吸收了道、法等百家的学说,使得鲁国的儒学更加的包容。

(二)地理环境对蒲松龄的影响
产生于齐鲁之地的著名文言文小说 《聊斋志异》,其作者蒲松龄的一生,除了在江苏宝应做过一年的幕僚以外,都是在家乡一带度过的。小说所描写的内容具有典型意义,而其生活原型则是今山东地区的,乡土气息浓郁。《聊斋志异》当中有很多当地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如果对此不了解对《聊斋》的理解就不透彻。“《聊斋》谈狐说鬼,仅从对我国志怪小说传统的继承是说不透彻的。如从地域文化的渊源进行研究,就可能得出新的结论。”(19)中华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各区域文化的长期熏陶,其精神气质都已经积淀在人们的心理和性格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成长。蒲松龄作品文学风格的形成乃至他本身的文化品格,不可置疑都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乡土韵味浓厚,里面出现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俗语方言、风俗人情,尤其是在《聊斋俚曲》中,更是用方言俚语来完成创作的。

山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先秦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创办使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