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论建国后电影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2
———————————————————————————————— 作者:
———————————————————————————————— 日期:
个人收集 仅供参考学习 勿做商业用途
君子兰 · 康乃馨 · 梅花
——试论建国后电影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200104班 亢烨 指导教师:杨矗
摘要 伴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深入,女性电影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在电影中塑造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让女性在电影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成为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好莱坞电影中塑造出的女性都是缺乏独立人格的人,将女性作为男性捕捉的对象——男人性欲的猎物,压倒了她们作为母亲的本性。新中国的影片那么改变了这种情况,在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是被正面描绘的,她们有自我存在的价值,有母亲般包容的品质,有独立的人格魅力,好比君子兰、康乃馨、梅花这三种不同特质的花。“君子兰〞式的女性是政治化的女性,她们像男人一样勇敢、无畏,甚至比男人还男人;“康乃馨〞式的女性是母亲化的女性,她们温柔、博爱,但有时包容的失去了自我;“梅花〞式的女性那么是我们现在需要树立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独立、自主、爱他但不丧失自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马克思曾经指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1]在这个意义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就成为了衡量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和文明进展的一个重要尺度。
随着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妇女问题、女性主义问题再一次引起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从当代女性主义的观点来探讨和考察妇女在一种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体——电影中终究是如何被表现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从电影承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从妇女作为重要的观影群体这个事实出发,也必然提出妇女形象在电影中如何被表现的问题。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角度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电影分析会提供方法上、观念上的启示,而如何运用女性主义分析电影中的女性也就成为电影承受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女性电影在西方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与女权运动严密相联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女性电影区别于一般的关于妇女题材的影片,不仅描写妇女和妇女问题,其关键还在于塑造什么样的妇女形象,让妇女在电影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前,好莱坞经典影片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影片中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根本上都是缺乏独立人格的人。她们一直以男性的附属物身份而存在,没有独立的存在价值。由于影片将妇女形象作为男人眼睛捕捉的对象——男人性欲的猎物,压倒了她们作为母亲的本性,因而大量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是男性目光注视下的女性,并总是采取暴露的方法,把女性作为男性的欣赏物。女性电影那么是对这种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否认。在这类影片中,创作者十分强调女性的独立性,让女性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女性形象是被正面描绘的。即使有些影片所表现的女性的沦落,也是由于各种不同因素,被迫走上此路的。创作者选择的角度,目的正是在于暴露女性在以往社会所受的压抑与屈辱。如果与此相比,中国影片中表现妇女命运、妇女题材的电影,都可以称之为西方电影意义上的女性电影。从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神女?、?女性的呐喊?、到五六十年代的?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到八十年代的?小街?、?人到中年?、?谁是第三者?以及进入新世纪后的?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等,都可以看到与那种意义上的西方女性电影的一样处。这是因为文化上的原因如“道德化〞、“不善于言性〞和“新的意识形态〞统摄的结果。因此,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女性电影早已存在。这样,西方女性电影与中国的根本不同就主要在于:表现妇女形象背后的各自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内容。新时期电影中女性电影的根本特点是受西方女性电影理论的影响而形成的。西方女性电影理论,是承接着六十年代末期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之势而开展起来的。女性电影理论的目的,就是要
4
个人收集 仅供参考学习 勿做商业用途
“力求瓦解目前在电影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