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自然淳朴的彩陶艺术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11,730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然淳朴的彩陶艺术PPT课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8/29 文件大小:11.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然淳朴的彩陶艺术PPT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彩陶的类型风格特点:

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水平发展很高,能制非常优美的彩陶,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分布很广,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有仰韶文化(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有有大汶口文化和青莲冈文化;长江中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根据时间先后,艺术风格特点不同,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几个主要类型。
第1页/共28页
2、彩陶的装饰艺术的来源:
(1)编织的模拟
(2)劳动的节奏感
(3)图腾的表象化
(4)自然物的抽象化
一是取材于当时长期的渔猎及农业生产,
是人们在劳动中提高了美的认识的反应。
我们可以在彩陶上看到绳纹和网纹、波
纹、锯齿纹、螺旋纹等,这些纹饰部分是
写实的,部分是加以概括之后抽象化的。
新时期使其双耳彩陶罐图案
江苏吴县阳澄湖古井中出土。纹饰以两道交织的波线构成的绳索纹,上下各一组,显得规则有序。
第2页/共28页
新石器时期双耳彩陶图案
(马家窑文化半类型)
甘肃兰州牟家坪出土。陶罐纹饰采用了网格纹、大小锯齿纹、以及涡旋纹的组合构成,可以明显地看出纹样的大小、疏密都进行了精心的处理,显得十分精美。
新石器时期彩陶图案
(马家窑文化马场文化类型)
宽大的粗笔折线纹可以看作是蛙纹的变体
第3页/共28页
新石器时期彩陶壶图案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1975年青海乐都出土。纹饰作连续的波浪形,并衬之以锯齿纹,极具装饰性
二是取材于生活中的动物与植物,从
具象的图形逐渐演变、简化、逐步形
成抽象的几何纹饰。如仰韶文化时期
庙底沟型的花瓣纹彩陶,以圆点、勾
叶、弧线、三角形等组成二方连续、
装饰在突出的腹部,既展示了装饰性
又加强了造型丰满的感觉。
第4页/共28页
新石器时期三角纹彩陶壶(大汶口文化)
壶的肩部饰以回旋纹,腹部以正反相间的大三角形装饰,简洁明快。
新石器时期彩陶杯图案(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1973年甘肃永昌出土。装饰以回纹、三重波折纹并以几何化的变体蛙纹装饰,添之网格纹。
第5页/共28页
3、彩陶纹样的构成:
基本以几何纹样出现,有山、水、人、鱼、鸟等,这些纹样都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提炼与概括:
纹饰的构成多种多样,单独的,组合的,二方连续的和四方连续的。几乎涉及现代图案学中几何形图案画法的所有形式和手法。循环、反复、连续和均衡、对称、对比等法则的运用,已经很熟练。
纹饰以器型的配置也处理得很好,或繁或简,很少有失调现象。
第6页/共28页
花瓣纹彩陶盆(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这种陶盆的纹饰能看出“点”在构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了这些平行的或错半位的点,用弧线加以连接,便成为复杂的花纹。
第7页/共28页
新石器时期彩陶鼎图案(大汶口文化)
原器为山东广饶县五村出土。陶鼎腹部饰双卷涡纹并用白彩勾勒,线条流畅,给本来四平八稳的器型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感觉。具有实用性。
新石器时期漩涡纹彩陶尖顶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纹饰以一个同心圆为中心,向四周旋转展开,构成优美流畅的漩涡纹图案,在三角弧线的空间处自然形成一个圆点,好似波涛中溅起的水花,极富装饰性,并有适用性。
第8页/共28页
几何形纹彩陶盆和彩陶碗(1956
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从结构上看,其意匠特点首先
是以“点”和“圆”点定格,然后
一点为起点,有规律地描绘曲
线,有的地方填实,显得节奏
感很强。
几何形纹彩陶碗(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花纹的单位是在圆形内作横线分割,然后以圆弧线连接,有些像过去的“钱”的形状。
第9页/共28页
波线纹彩陶碗(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在横线之上增加了阴文的波线纹,使纹饰变得更活泼。位于横线上的一行圆点,在结构的处理上由定点使波纹线起伏。
卍字是万德吉祥之意。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的国家中都曾出现,婆罗门教、佛教等都使用。
第10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