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助学贷款业务开展调查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助学贷款业务开展调查论文.docx

上传人:仅仅三声 2021/8/2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助学贷款业务开展调查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助学贷款业务开展调查论文
2000年,吉县助学贷款业务在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启动,并取得一定进展。从总量上看,从2000年至今全县共发放助学贷款50笔,累计金额25万元,到2006年6月末,。
经调查,我们认为吉县助学贷款业务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放贷主体较少,业务发展缓慢。吉县助学贷款主要由农业银行发放,其他金融机构均没有开办此项业务;业务发展现状不甚理想,进展比较缓慢,贷款余额与同期全县信贷规模及消费信贷发展不相适应,%,%。助学贷款存在着推而不动,与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相去甚远的问题。据调查,6年来,吉县提出贷款申请的学生约300人,申请贷款金额约150万元,而实际签订贷款合同50份,累计贷款金额25万元,%,这意味着大部分困难学生未能获得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以商业性助学贷款为主,并呈逐年递减趋势。从贷款种类来看,农业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均为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没有国家及地方财政贴息,且呈逐年递减趋势。2000年至2002年发放助学贷款13万元,2003年至2004年发放助学贷款12万元,2005年至今尚未发放助学贷款。

银行与学校的利益不一致,导致校方支持助学贷款积极性高,而银行开办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从校方来看,近年来,学生拖欠学费问题一直比较突出,通过助学贷款一方面能够解决拖欠学费问题,将学生与学校的债务关系转嫁给银行;另一方面保证了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填充了学校教学的必要经费,加快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从银行方面来看,开办商业性助学贷款,最终目的在于吸收学校的存款或向学校营销贷款。银校之间虽经多次磋商,但由于利益不同,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致使助学贷款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凉”的局面。
助学贷款发展缓慢的原因
助学贷款发放模式及还款人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影响业务开展的根本性因素。吉县国家助学贷款均采用个人信用放款形式,助学贷款期限一般为3~4年,还款方式多为利随本清。由于该种贷款为信用贷款,贷款周期长且执行基准利率不上浮,因此,一旦贷款人失去信用,还款便无法保证。从客观上讲,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即便就业了,有的工薪也只能维持生活必需,无剩余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拉高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逾期率,给银行贷款造成风险。从主观上讲,一些大学生没有树立诚信观念和意识,个别的还存在攀比心理,认为无能力偿还者到期不偿还,那我为什么就要按期偿还呢?另外,商业银行对助学贷款的管理和考核视同其他贷款,一旦贷款到期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多项考核指标,致使金融机构开办助学贷款业务的动力不足,发放贷款慎之又慎。
贷款金额小、成本高、贷后管理难度大,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一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利率低,收益差,贷款手续复杂,业务办理集中,投入人员多,导致每笔贷款的成本过高。二是与其他业务相比,助学贷款具有金额小、笔数多、客户分散、投放时间集中等特点,要求银行在学校开学时必须集中人力在较短时间内突击完成大量的贷前初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