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docx

上传人:酷酷誉为 2021/8/3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吸入疗法治疗哮喘的效果最为显著,作用直接,全身毒副作用较少,起效快,且有效用药量小,使用吸入疗法的关键在于药物可直接吸入到达肺内。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吸入疗法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于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平滑肌细胞等)以及细胞组织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的疾病。这种气道炎症可使易患病者对于各种激发因子产生气道的反应,导致气道缩窄,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喘气急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生,此类症状经常伴随着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流速受限,大多数患者可经治疗或者自行缓解。在应用平喘药物的同时更应注意针对病因的抗炎治疗,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等[1]。支气管哮喘患者因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反复住院,容易形成抑郁、否认病情、生活危机、焦虑等异常的心理状态,致使躯体致病因素与心理、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故哮喘发作频率增高[2]。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极高度重视。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哮喘发病原因极多,其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绝大多数患者的亲属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等)病史。大多数的哮喘患者都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或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暂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气道反应、神经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2 临床表现
症状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在夜间和/或清晨更为显著。咳痰的症状出现在某些哮喘急性发作之后或者慢性持续性哮喘,此乃哮喘的另一个特征。有时咳嗽是唯一的症状,使用支气管舒张的药物或自身可以逐渐缓解。
体征 患者发作时呈过度充气的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以及呼吸音的延长,严重的哮喘患者亦可出现心率的增快,发绀症状。但在轻度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重症哮喘甚至可出现“静息肺”。
3 治疗
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种类很多,其中以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最为显著。吸入疗法为一种利用肺和气道与外界的开放性质,借助吸气的动作来形成的一种治疗的方法,它以呼吸道和肺作为靶器官,应用气溶胶发生装置将药物制成气溶胶微粒,患者吸入药物该药后沉降于下气道或肺泡,从而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3]。其优点是作用直接,而且全身毒副作用较少,与口服药物相比见效快,且有效用药量小,仅为其他用药方式的1/10。正确的吸入技术在哮喘的有效治疗方面及正确运用药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4]。关于吸入治疗有效性的首次报道是20世纪初期,但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首个压力型定量吸入器的引入才得以广泛应用[5]。

吸入疗法治疗哮喘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1)呼吸系统是与外界密切相通的系统,其可以借助于吸气运动而吸入药物;(2)呼吸道黏膜及其黏膜之下富含多种神经和药物受体(α、M1、M2、M3、β1、 β2 等等)。肺泡的表面积很大,非常便于吸入药物的进一步吸收;(3)药物从肺泡进入血液极其方便,~1 μm;(4)吸入药物在气道发挥抗炎的作用和平喘的作用之前不受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
雾化吸入方式 雾化吸入的方式一种是利用压缩雾化泵做动力;另一种是用氧气做动力,氧气的流量为5~6 L/min,雾化罐的喷头分面罩式和口含式,面罩式喷头让药物到达呼吸系统所有的区域,而口含式喷头让药物更多地沉积在呼吸道深部。
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一些复合配方的气雾吸入剂,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6]。
β2受体激动剂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AMP占有量增加,游离钙离子锐减,从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抑制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加强了纤毛运动,降低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发挥其平喘的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