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湖北宜昌443100)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fiosis,EM,简称内异症)。内异症在育龄期妇女中有10%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80%的患者有明显的痛经,50%合并不孕,严重地影响青中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为此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内异症是卵巢激素依赖性疾病较为肯定Ⅲ。异位内膜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影响,故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一直在探索应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此病。治疗性药物包括从20世纪60年的避孕药,70年代的达那唑或睾酮衍生物,到80年代后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α)。药物用于内异症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进而抑制内膜病灶的生长。根据用药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内异症的药物治疗通常适合下列5种情况:对疑似患者的治疗;对确诊病例的治疗;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长期治疗和复发病例的重复治疗。
1.孕激素周期疗法(progestone cyclic therapy,PCT)
PCT是20世纪60年代EM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适应证为痛经明显而病变较轻且无生育要求或未婚妇女。药物包括19-去甲基睾丸酮衍生物(炔诺酮,norethindronum)与17-α羟孕酮衍生物(安宫黄体酮,medroxy progestone ace―,甲基炔诺酮megestrelum,异炔诺酮,norethynod)。作用机制是抑制排卵,缓解痛经,但停药后易复发。用法为月经第6天开始服用,每月服用20~2d,3~6个月为1个疗程。副作用:恶心、呕吐、头痛、乳房胀痛及体重增加等。
2.假孕疗法(pseudo pregnancy therapy)
药物包括炔诺酮、甲羟孕酮、己酸孕酮、醋酸氯羟甲烯孕酮等。机制是长期连续服用大剂量高效孕激素,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及卵巢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蜕膜化。导致内膜萎缩和闭经。用法是从一般剂量开始,逐周增加,增至原剂量的3~4倍,维持6~12个月。副作用为体内吸收不稳定而致阴道不规则出血、体重增加,停药后可恢复。
3.假绝经疗法(pseudo menopausal therapy)
假绝经疗法的药物是丹那唑(danazol),丹那唑无论作为诊断性腹腔镜术后单纯用药还是保守性术后的辅助用药,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相比,均能明显改善内异症的疼痛症状和AFS评分,但副反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和痤疮等。机制是抑制内膜细胞增生,导致子宫内膜萎缩,短暂闭经,达到治疗目的,称假绝经疗法。用法:月经第一日服用,200mg/次,每日2~3次,持续用药6个月。如痛经不缓解或未出现闭经,可每日服药4次。主要副作用:肝脏毒性、高雄激素及低雌激素作用,常见的表现有体重增加、痤疮、多毛、潮热、出汗以及轻、中度的肝细胞损害。
4.内美通疗法(nemestran the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