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区域不平衡发展:增长极理论
PPT3:
增长极理论的实质就是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 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和地区,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强化,同周围地区形成一个势差,并通过 市场经济机制的传导媒介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PPT4: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提出,许多区域经济学者将这种理 论引入地理空间,用它来解释和预测区域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 ()将增长极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理论中,之后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sh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 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发展成为了区域开发 工作中的流行观点。
佩鲁首先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理空间的经济空间,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技术进步与创新。创新集中于那些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联 效应较强的产业中,具有这些特征的产业佩鲁称之为推进型产业。推进型产业与被推 进型产业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竞争性联合体,通过后向、前向连锁效应带动区域的 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这种推进型产业就起着增长极的作用,它对其他产 业(或地区)具有推进作用。
而布代维尔认为,经济空间是经济变量在地理空间之中或之上的运用,增长极在拥有 推进型产业的复合体城镇中出现。因此,他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断扩大的 工业综合体,并在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PPT7:
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 系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 协作区等。
PPT8:
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动集中于 同一区位而产生的。例如,某一专业化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在某一区域,可以共 同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 资,可以形成较大的原材料等外购物资的市场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供给,从而使 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循环。区位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 经济效益。
外部经济效果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 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 益的增加。
PPT9: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 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 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这种效应主要是指增长极中的推动性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系,有的是前 向联系,有的是后向联系,有的是旁侧联系。这些联系的作用是,增长极 的经济力量促使其他相关产业的建立,从而在就业上、生产上和经济效益
上,增长的数量表现出乘数效应。增长极的这种效应可有效地改变一个区 域工业基础差、经济存量少的状况。
极化效应。又称回波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 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出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