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唐朝人怎么喝茶?.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朝人怎么喝茶?.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21/8/3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朝人怎么喝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朝人怎么喝茶?
茶,或清冽,或苦涩,在俗人而言,饮的是奢侈,对寻常人来讲,饮着是解渴,但在真正爱茶的人来看,品的是一种风骨,一种心情。茶是有着它的灵魂的,这其实跟大师作画一个道理,画里画外,都是江山——江山自在胸中。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种茶,汉代时,饮茶之举蔚然成风,茶叶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商品,为国家带来税收。唐朝时,我国的茶叶种植走向了规模化,总产量达到一百万担以上,对世界的茶叶生产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意义。 汉末以来的近四百年的动乱,让民族经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贞观大治之后,公元712年,唐玄宗登基,励精图治,又开创了开元盛世。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整顿机构、官员更新等,但对饮茶这一行业影响最深的,还是稳定“均田制”和扩大“屯田”两项。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为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唐朝的确是茶适合生长的时代,别的先不谈,单说普及这一点上,便是其它朝代远远不及。初唐时期,茶叶的种植规模不大,山林寺院和民间偶有种植,饮茶仅限于皇宫或僧尼,当然,文人雅士也享有此等待遇。盛唐经济繁荣,为普及茶叶走了推动作用,自《茶经》问世后,世人饮茶的热情被带动起来。唐朝强盛一时,民众富裕,他们有心情,也有余钱来饮茶,饮茶之风,“愈演愈烈”。 论茶的普及,中唐时期的陆羽(公元733年-公元804年)功不可没,他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以一代宗师的身份为茶学奠基。陆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在“观察螃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陆羽亲身实践茶的研究,并总结了古来的制茶技术,开创出“蒸青法”,还把茶的品质分为八等,规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制茶、审评规范化、标准化。陆羽不仅重视茶叶的制造,对煮、饮的细节也是不肯放过,如煮茶时所用的水、燃料、火候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饮茶看作是一种高于***上的享受,思想极为超前。 陆羽再是厉害,也只是一个人,《茶经》出来后,他的影响也就发挥到了极致,再对茶的推广,收效就要差了很多。这个时候唐朝的政治、军事形势为茶叶的推广带来了良好的“土壤”。李隆基后期颇为昏庸,大唐朝廷内部矛盾激化,财政上也出现困难,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更使得大唐遭受沉重一击。战乱之后,民不聊生,百废待兴,人口出现大规模的逃亡,经济中心移向北方。唐朝廷组织人手对江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物产进行了研究,开始开发江南地区。江南因“安史之乱”,人口暴增,人力资源极为雄厚,为茶叶的生产带来了人力的保障,江南也因此“山且植敬,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茶者十七八”。 “安史之乱”主要战场在北方,南方受到的毁坏并不严重,战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迹象,而“山田”的开垦,更是促进了饮茶业的发展。“安史”对大唐来说,是为毒瘤,但对于异峰突起的茶业来讲,算是恩人,茶在这次***之路“得到”的“好处”,难以尽数,最大的当然还是被普及了开来。 种茶、喝茶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出现了攀比,虽说喝茶喝的是心情,茶好,人的心情也会更好一些。《弟子规》是为人子弟、弟子者平日里的行为规范,茶则以《茶经》为它的“行为规范”。茶叶的产量激增,商人唯利是图,难免出现相互压价的行为,而这个时候,聪明的人就开始研究《茶经》,研究茶的****性,以期以茶叶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