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文学批评方法论__新批评.ppt

格式:ppt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批评方法论__新批评.ppt

上传人:799474576 2016/6/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批评方法论__新批评.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批评” New Criticism “文学研究方法”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通开课主讲:张剑教授 2010 年 10 月 13 日第一部分:主要主张?文学文体具有其独特性,即审美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它区别其它文体。?作为审美现象,文学是自主、自足、自律的存在( autonomous, self-governing ) ?文学的意义与作者生平、时代、历史、哲学等外部因素无关。?文学批评应该着眼于文学作品内部的语言、结构、修辞等。 A、“新批评”的起源:英国 1920-30 ? T. S. 艾略特:《传统与个人天赋》( 1917 ) ? I. A. 瑞恰兹:《实用批评》(1929 ) ?威廉·燕卜荪:《七种类型的含混》(1930) ? F. R. 利维斯:《英国诗歌的新方向》( 1932 ) T. S. 艾略特:《传统与个人天赋》(1917) ?“一个艺术家的前进历程是不断地牺牲自己, 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的历程”。?“艺术家愈是完美,他本身中,感受的人和创造的心灵愈是完全地分开”。?“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只有一个特殊的工具,只是工具,不是个性”。?“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T. S. 艾略特:《玄学派诗人》( 1921 ) ?反对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提倡“感性”和“理性”有机结合。认为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和 17 世纪的玄学派诗歌是“思维感性化”的范例。然而从密尔顿开始, 英国文学就发生了理性和感性的分离,造成了一种“感性脱节”。?反对诗歌表达诗人的“内心声音”,认为诗歌必须附属于外在权威,接受传统的约束。?对英国文学史进行重新梳理,对重要作家进行重新评价,企望建立一个能够承载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文学传统。这可以说就是“新批评”努力建设“经典”、使之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的开始。 I. A. 瑞恰兹:《批评原则》(1924 ) ?科学的语言“不仅必须力求做到指涉的正确, 而且指涉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关系也必须符合逻辑”。它们不能相互抵触,它们的结构不能妨碍进一步的指涉。?文学的语言就不需要这样。在诗歌中, “最重要的是指涉所激起的情绪应该具有适合它们自身的结构、具有它们自身的情感联系,而这种联系往往不依赖于这些指涉内容的逻辑关系”。 I. A. 瑞恰兹:《实用批评》(1929 ) ?在剑桥大学文学课中进行实用批评试验, 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选择 13 首诗歌,去掉诗歌的作者和题目, 让学生在没有作者生平和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对诗歌进行解读和评价。?理论总结:确定“细读”的规则,建立诗歌批评的若干范畴。威廉·燕卜荪:《七种类型的含混》(1930) ?分析从莎士比亚到艾略特的英国诗歌名篇,揭示“含混”运用在这些诗歌中所达到的特别的和出人意料的效果。?批评焦点锁定于诗歌语言意义的不稳定性。词语的排列组合、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句式结构的变化在诗歌中形成多个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意义。?但是“含混”不是诗歌创作的缺陷,而是诗歌内部意义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表现,正是这些意义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给予诗歌以艺术价值。 F. R. 利维斯:《细察》杂志?批评方法可以归纳为一种“文本批评”,声称要将批评的目光专注于“纸页上的文字”, 即“细察”( scrutiny )。?他希望通过所有批评家的共同努力,形成“对真正的判断的共同追求”。?对英国文学史进行了梳理,对过去的作家和作品进行“重新评价”,希望建立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B、“新批评”的发展:美国 1940 年代?“新批评”虽然起源于英国,但它的发展和传播发生在美国。?在美国南方的梵得比尔大学,兰色姆教授和他的学生退特、布鲁克斯和沃伦组成了“逃亡者”诗社, 其宗旨是要保护南方传统的田园社会,反对北方的工业文明的入侵。? 30 年代,他们创办了《南方评论》和《斯宛尼评论》杂志,逐渐从诗歌创作转向诗歌批评,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来阐述他们批评观点。?在 40-50 年代,这些批评观点逐渐形成一个理论体系,从而构成了一个派别。 1941 年,兰色姆出版了《新批评》一书,阐述了这个派别的基本观点, “新批评”从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