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汇总型).doc

格式:doc   大小:11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汇总型).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9/1 文件大小:1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汇总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语文答题技巧
: .
-高考目标: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 105分左右,优秀生总分在~~们5分以上。
时间分配:
第I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
第II卷 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
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
一、 树立一种概念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 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 ,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
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 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二、 具备两种心态
1、 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弩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 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2、 一定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 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 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 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 定选项的正误。
三、 明确六个步骤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 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 读(圈点勾画)一一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 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一一
1 •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 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 关联词
4. 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 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二) 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
1. 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 破法;
2. 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A. “解释” “理解”一一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 和“程度差异”;
B. “推测” “分析”一一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原因” “证据”一一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 B类同。
3. 找(筛选信息),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 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 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A. 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 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B.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一一与前后文是否属 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一一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3. 找错因
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
(1) 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倫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 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2) 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 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
当。
(3) 以偏赅全。以偏赅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最表述的范 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
(4) 是非颠倒。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 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
(5) 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 导致逻辑不当。
(6) 超前判断。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 “已经如此” ,二是模糊现实,往
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7) 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 生。
(8) 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