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军旗升起的地方》教学设计
一、 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
二、 课例名称:《军旗升起的地方》
三、 执教教师:赵尔云
四、 指导教师:张兴山
五、 课型:活动性学习
六、 年级:六年级(上册)
七、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军旗升起的地方》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 会》(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第12课内容。 在本课教学中使学生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了解南昌起义的时间,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知道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对学生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使学 生知道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轰轰 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过程。该教材结合学生现实生活 中实际经验,在教学时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 内心体验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 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性学习。达到学习品德教育生活化、活动化以及搜集、整理、分析
和运用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 概。
了解南昌起义的时间,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知道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对学生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使学生知道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的时间,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感受老一辈 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热爱解放 军的教育。
(四)板书设计:
江泽民同志给纪念馆的题词
“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图片
《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军的军帽、
张贴一面军旗
“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第一枪
军服和红领带,以及战士们使用过的马灯、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
手电筒和绑扎在臂膀上的白毛巾图片。
的旗帜
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
的)旗帜
(五)教学环节:
活动一:认识军旗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面红 旗的来历,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认识。
在军旗上为什么会有“八一”两个字?
K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这面红旗的来历,引发学生探究兴趣,为 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了解“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学生活动:
(1) 学生出示搜集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图片,再现历史情景。
(2)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了解“八一”南昌起义中军旗的来历。
(课件出示由前江泽民同志给纪念馆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3)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述“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
K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再现历史情景。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 方法,另一方面丰富学生阅历,增长学生见识。
活动三:辩论“八一”南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