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古代送别诗鉴赏》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送别诗鉴赏》学案.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送别诗鉴赏》学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送别诗鉴赏》学案
学****目标:
了解送别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把握送别诗抒发的情感与的艺术风格。
学****过程与内容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初步感知鉴赏的方法:
黯然***者,唯别而巳
——送别诗鉴赏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 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 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 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一、认识常见意象
长亭、劳劳亭、谢亭、濡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 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 送别有关的作品中。劳劳子,禺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号,又名谢公子,在宣 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 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濡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濡水,又 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濡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 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 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 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惯。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鎳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 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 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 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 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 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
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酵酵的 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 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 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 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 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 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 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彖。
二、把握诗歌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伤感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 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 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豪迈型。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 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 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 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磧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 以分为:
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 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彖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 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 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 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 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