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咕咚》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的要求:
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 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 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 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 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 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 的题目就叫《咕咚》。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 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 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 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幅图,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 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 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 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 “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 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 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 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 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出示挂图I)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
腿就跑)
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它有没有仔细看一 F?(没有)
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