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2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琵琶行》导学案
【学****目标】
一、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
二、 欣赏诗歌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一、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二、 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三、 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预****案
【自主学****br/>熟读课文,掌握字词读音及其解释。
【预****检测】
一、 作者介绍:
1、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了少傅,去 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 人。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 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 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 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 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 还是那些针眨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 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 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 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 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年,谁教冥 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 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 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 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 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 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 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了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 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 安。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 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