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水椰热带海岸边的胎生“椰子”
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湾的沼泽淤泥中,生长着一种奇特而美丽的热带海岸水生植物,那一丛丛硕大的叶片仿佛巨大的绿色羽毛随风摇动,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片生长在水中的椰子树,因而当地人把这种植物称为“水椰”。
长在水中的“椰子树”
水椰和我们所熟悉的热带水果椰子一样,同为棕榈科的热带常绿植物,因而粗粗一看,其外形还真的与椰子有几分相像。不过,这种生长在水中的“椰树”,毕竟与椰子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属种,所以无论在株型外观还是花果构造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
我们印象中的椰子树高大挺拔,有着粗壮直立的树干,株高可达15~30米,叶片则簇生在树干顶端;水椰的根茎尽管也很粗壮,却呈匍匐状,叶片直接丛生在基部的根茎处,因此水椰的株高仅为3~7米,比椰子树矮小多了。
水椰的外观之所以与椰子相似,主要缘于其叶片的形状与椰子极为接近。水椰的叶片为大型互生的羽状全裂复叶,革质,粗而坚硬,长可达三四米;小叶羽片多数,排列整齐,为狭长的披针形,全缘,先端急尖,基部外向翻折,中脉突起,背面沿中脉的近基部处有纤维束状、丁字着生的膜质小鳞片。
水椰与椰子虽然都是佛焰花序,但着生位置不同。椰子的花序腋生,水椰的花序则为顶生。水椰的花序单性,雌雄同株,长一米多;雌花生于花序的顶部,排成头状,比雄花大,花被片6枚;雄花着生于雌花序的侧下边,为柔荑花序,细小,花瓣3枚,雄蕊3枚,连合成柱状。
水椰和椰子最大的差别还在于果实。椰子的果实为卵球状或近球形,个头较大,径长约15~25厘米,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果腔中含有纯白香甜的胚乳、胚和口感清冽的透明汁液。水椰则是球形果序,上有32~38枚成熟心皮,每枚心皮可单独发育成一枚核果状果实;果实褐色,发亮,为倒卵球状,略压扁而具六棱,顶端圆,基部渐狭;外果皮光滑,中果皮肉质具纤维,内果皮海绵状;种子近球形或阔卵球形,胚乳白色,均匀,中空,胚基生。
浑身是宝的“胎生树”
水椰属红树族谱,是我国热带海岸沼泽土壤中生长的半红树、红树林的建群种,通常可单独形成纯种红树林带,也能与海莲、海桑、榄李、桐花树等其他树种形成混生红树林。因而,水椰具有一般红树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最为奇妙的就是“胎生现象”。
所谓“胎生现象”,是红树植物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是其针对特殊水生环境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独特适应性。由于红树植物长期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之中,栖息地多为极度缺氧的高盐度沼泽地带,其种子缺乏稳定的萌发环境,又缺少发芽时所必需的氧气,只有借助胎生繁殖的方式,才能保证红树植物在海岸生存。因此,当水椰的果实离开母体之前,其种子已在果实内发芽,并形成幼苗;待果实离开母体后,会借助自身的重力下落,坠入泥沼之中,几小时后幼苗便能发育生根,长成一株幼树。如果坠落的果实遇上潮水或山洪泻流,其果皮中的纤维能使果实漂浮于水面,随波逐流地漂游起来,直到遇到合适的生活环境,才能扎根生存下来。
水椰不但是“性情”奇特的“胎生树”,其外观形态也奇特而美丽,婆娑的树姿、碧绿的叶片以及强大的根系,兼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