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4
文档名称:

2型糖尿病性肾病-李保春-第二军医大学[1].pdf

格式:pdf   页数:2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2型糖尿病性肾病-李保春-第二军医大学[1].pdf

上传人:012luyin 2016/6/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型糖尿病性肾病-李保春-第二军医大学[1].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型糖尿病性肾病主编李保春许静袁伟杰副主编郭志勇于光于建平参编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光于蕾于建平邓跃毅刘岩刘文合刘玉宁许静李保春陈以平袁伟杰高志卿郭志勇梅小斌曹颜梅翟振艳编辑助理孙莉静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有关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著作。全书共分十九章,系统阐述了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基因学、动物模型制备、病理学特征、糖尿病肾内和肾外表现、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降脂治疗、肾外并发症、预防措施、终末期流行病学、肾衰的保守与替代治疗、营养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护理; 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图文并茂,反映了国内外糖尿病性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最新进展,理论价值高, 适用性强,适合肾脏病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以及有关研究人员参考。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2型糖尿病性肾病/李保春,许静,袁伟杰编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ISBN7-81060-312-4 Ⅰ.2?Ⅱ.①李?②许?③袁?Ⅲ.糖尿病-并发症-肾疾病-诊疗Ⅳ.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42597号 2型糖尿病性肾病主编李保春许静袁伟杰责任编辑胡加飞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翔殷路818号邮政编码:200433)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上海长阳印刷厂印刷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4 字数:343千字 2003年6月第1版 2003年6月第1次印刷印数:1~3000册 ISBN7-81060-312-4/R·234 定价:(精)。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估计,目前我国约有3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后期可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失明和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998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统计源资料显示,糖尿病性肾病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欧洲肾透析移植学会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性肾病占终末期肾病病因的28%;在我国,糖尿病性肾病虽不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但据上海透析移植登记资料统计, 糖尿病性肾病已占患者总数的15%左右,且以每年8%~10%速率递增。由此可见,糖尿病性肾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值得重点防治的疾病, 也是我国肾脏病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虽然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糖尿病性肾病患病率在逐年升高, 但是这些患者中,大多数高血糖未得到良好的控制,并发的糖尿病性肾病未能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医护保健力量相对薄弱。毋庸置疑,部分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临床第一线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更新的培训,提高他们诊断和防治糖尿病性肾病的能力至关重要。目前,亟需有一本既能系统阐述糖尿病,又能介绍糖尿病性肾病最新进展的参考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李保春、袁伟杰教授主编的《2型糖尿病性肾病》一书就是在上述背景和形势下编写出版的。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内容新颖。书中比较系统地反映了 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最新进展;二是实用性强。书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糖尿病肾病的具体诊疗措施;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书中除介绍最新进展外,还编入编者本人及所在单位近十余年来有关糖尿病性肾病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成果。因此,本书可供医学院校研究生、肾脏病科和内分泌科医师参考。李保春、袁伟杰两位教授是肾脏病学界的新秀,他们事业心强,具— 1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更可贵的是他们在完成繁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潜心研学,带领有志中青年学者完成了本书的编写。我有幸先阅了本书全稿,认为这是一本关于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很有价值的参考书,特此推荐给各位读者。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会极大地普及和提高我国糖尿病性肾病基础研究和防治水平。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解放军肾脏病中心主任梅长林 2003年2月— 2 —前言糖尿病性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已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病因,成为DM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全面而系统地认识DN的基本概念、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DM的认识从整体和器官水平转向细胞、分子乃至基因水平,通过研究DN发病时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基因调控的变化,不仅对DN的发病过程及机制的认识日益深入,而且也为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途径和措施。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DN理论和实践的大型学术专著,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有关DN问题的也多为DN研究方面的编著; 而不少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面对日益增多的DN患者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