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
2主题:本文是作者陶渊明根据广大人民的愿望与自己的理想所虚构的一个景色优美,土地 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由安定的理想社会,
3线索,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进入桃源----在桃源-----离桃源一-寻桃源的顺序安 排文章的。
4 文言文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今义不管(连词) 今义味道新鲜可口
5、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壬 寻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不久
向寻向所志原来以前耽耽相向对着
5《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什么?
6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作 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作者的社会及政治理想?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人民的美好意愿,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虚构了一个与 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黄发垂耆并怡然自乐:“黄发”指小孩;“垂髻”指老人
停数日,辞去:辞去,告辞离去
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两句中的“外人”意义相同,都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中“要”“延”意义相同,都是“邀请”。
"具答之", 为具言所闻”两句中的“具”意义相同,都是“详细”;。
“ 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两句中的“为”意义相同,都是“对、向”。
()
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 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1、 用原文语句回答。
1) 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
2) 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 表现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
4) 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
12、 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3翻译句了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第二课时陋室铭
一、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 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二、 课文结构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以“仙” “龙”暗喻品德高尚 的人。以“德馨”统领全篇。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