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新教材】语文统编版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5.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教材】语文统编版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5.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3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教材】语文统编版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5.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
【学****目标】
一、 了解孟子及其作品,了解孟子的思想。
二、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三、 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
四、 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赏析写法特点。
难点:把握孟子“仁政”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总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 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 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 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
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 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书
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和《富贵不能***》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从《孟子》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反 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
三、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割据混乱的书面已成为社 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激起了 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针对社会 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 是其一。
四、 解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题目为编者所加。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的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五、 检查预****br/>积累字音
怵惕(chu ti) 恻(。隐内(nd)交要(ydo)誉 羞恶(wti)
理解词语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运:运转,转动
怵惕:惊骇、恐惧。
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内交:结交。“内",同“纳”。
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
乡党:同乡。
辞让:谦逊推让。
贼:伤害。
保:安定。
六、研****文本
(一)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读准句读,初步感知文意。
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全文,标注难点。
展示翻译,讨论难点。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 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