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yōu duì
xi ǎn,j ì duì
xuān
j ī
xuě
yōnɡ yuán mén
幽对显,寂对喧
积雪拥袁门
li
ǔ àn duì
t áo yuán
l ǚ
l ǚ
qīnɡ yān f ānɡ cǎo dù
柳岸对桃源
缕缕轻烟芳草渡
yīnɡ pénɡ duì
yàn yǒu
sī
sī
wēi yǔ
xìnɡ huā
cūn
莺朋对燕友
丝丝微雨杏花村
zǎo mù
duì
hán xuān
yì
què
wánɡ t ōnɡ
早暮对寒暄
诣阙王通
yú
yuè
zhǎo,hè chénɡ xuān
xi àn t ài pínɡ shí èr cè
鱼跃沼,鹤乘轩
献《太平》十二策
zuì
dǎn duì
yín hún
chū ɡuānl ǎo
zǐ
醉胆对吟魂
出关老子
qīnɡ chén shēnɡ f àn zènɡ
zhù
dào dé
wǔ
qi ān yán
轻尘生范甑
【解析】幽对显,寂对喧
隐藏和显现。
著《道德》五千言
[唐]韦应物《贾常侍林亭燕集》诗云;“高贤侍天陛,迹显心独幽。”[唐]李商隐《重有感》诗云:“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寂静和喧闹。
[唐]皮日休《二游诗》诗云:“一卧寂无喧,数编看尽彻。”[唐]韦应物《乐燕行》诗云:“当喧既无寂,中饮亦停杯”。柳岸对桃源
柳岸:生长着柳树的水岸。
在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中,柳岸往往是与离情别意怀远人相关联的。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 折柳最早出现在汉乐府 《折杨柳歌辞》 :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亦有隋末无名氏《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也有王之涣 《送别》诗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为何古人送别,老和柳枝“过不去”?其义或有二:一、 “柳”谐音“留”,《诗经》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语,可表达依恋不舍之情;二、柳条生命力强,“随地可活”,可以此祝愿远别之人,到了异地后能随遇而安。
唐诗宋词中,最著名的柳岸,或许也应当和姓柳的诗人有关。
宋代词人柳永的代表词作《雨霖铃》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堪称别情怅惘的经典。
此外,还有个怀人的著名柳岸,也与唐代一位姓柳的大诗人有关。
唐宪宗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他曾在柳江岸边广植柳树。后来,柳州百姓为纪念柳宗元的功绩,编出民谣《种柳柳江边》: “柳州柳太守,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桃源:指晋代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
传说,晋太元中,有武陵渔夫缘溪而行,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发现一山口里竟然隐藏着一个与世无争, 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生活着一群自秦时躲避战乱来此隐居的人们, 竟不知秦汉魏晋的朝代更迭。 渔夫离开桃花源后, 后来又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这个地方了。
桃花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居避世的梦想净土。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诗云:“何必桃源里, 深居作隐沦” 。
[宋]秦观《踏莎行》词云:“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
莺朋燕友:成群结伴的黄莺和燕子。 引申义则为结伴寻春, 嬉于莺莺燕燕的
人。
[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曲云:“谁待似落花般莺朋燕友,谁待似转灯般龙争虎斗。”
早暮寒暄:早上和傍晚,气候冷暖的变化。暄:温暖。
[唐]皇甫冉《巫山峡》诗云:“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寒暄连在一起用的时候, 则表示问寒问暖之意。 今多泛指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