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球制造业的未来机器人有大作为在这一场新格局改变中,出于竞争目的,各方玩家都将会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引入到制造业中。无论怎样, 机器人替代一些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岗位将成为必然趋势。就像当初工业革命、工业化以及流水线生产形态给制造业带来的改变一样, 机器人也将开启一个新的制造时代。当然,并不是生产任何产品或者任何行业都能用机器人。像成熟运用机器人的汽车行业, 其工序本身就适合流水线自动化的大批量生产, 而运用机器人较多的 3C 行业, 也要视其生产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工序特点而定。根据不同的情况,企业也要衡量自己的投入和产出比。富士康为众多厂商的电子产品进行代工, 而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以 iPhone 为例, 过去几乎每年都有一代新品推出。如果随着产品的改变而频繁改变生产线设置和机器人的生产方案, 成本可能就收不回来。“工艺是特定的,机器人本身是通用的,可以应用在任何工厂。但是如果机器人抓一瓶水、一个盒子, 不改夹具是不行的; 同样的机器人, 如果不抓东西, 而是去做打磨, 就是换了另外一个工艺,编程也不一样。”顾纯元说。使用机器人意味着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如果工厂在产品的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方面还没有找到平衡点,那么机器人替代人力就可能是一个并不实惠的方案。当然,也不一定只有大规模生产和大型的厂房布局才能使用机器人,小作坊式的厂房统一批量生产也可以应用机器人。未来厂房的空间可能因机器人加入到生产线而缩小, 不再与人员的扩张成正比。在 ABB 这样的欧洲大型机器人厂商占据的主流市场之外, 一家起源于丹麦的创业公司 Universal Robots 则选择了以灵活、体积小的小型机器人为突破口。 Universal Robots 的名字取材于一部关于机器人的小说,这家公司于 2011 年开始进入中国。 10 月份, 江苏昆山东威电镀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刚刚装备了两台 Universal Robots 生产的 UR5 型机器人。这两台小型机器人的作用是在生产线上对电镀板进行自动上下料。 UR 5 型机器人在外观上看是一种小巧灵活的机械臂,它自身只有 18 公斤,能够负载抓取最大 5 公斤的物体。东威公司将其悬挂固定在电镀机上, 用两台机器人配合, 一台在电镀工序的生产线起点抓取电路板进行上料, 而另一台则负责在结束时从生产线上取下。 UR 机器人本身小巧的适应性使得它能灵活地适应生产线的特殊布局。在没有扩大或改变东威公司厂房布局的情况下,只需对生产线稍加调整,将体积小巧的机器人安置其中就可以工作。“东威工厂内的生产线之间间隔很小, 如果用大机器人的话, 在布局上是要把生产线之间的间隔打开,同时整个生产线面积也随之扩大。” Universal Robots 公司中国区代表赵千捷说。但在生产线和厂房条件限制下,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为之做出改变。 Universal Robots 生产的机器人打算专注在小型机器人市场。在功能上, 这类小型机器人的手臂和大型机器人一样也能完成各种工作, 只需根据具体不同的生产产品和工序相应更换“抓手”—相当于人手的部位。它们的区别只是自身重量、体积以及能够负载的物体重量的不同。在一些生产产品本身很小,负载要求并不高的生产线上,小型机器人即能胜任。对于加工制造业工厂,引入机器人还可以考虑一些制造专业机器人的国内厂商。严格意义上讲, 这些“专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