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谈音乐对人心的影响.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音乐对人心的影响.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9/4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音乐对人心的影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浅谈音乐对人心的影响
“佛”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觉悟了的人”。印度学者奥修对释迦牟尼如何体悟成佛是这样描述的:释迦牟尼为了寻求真理,苦行六年,他竭尽全力,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却始终未能觉悟真理。六年之后,他彻底灰心丧气,并放弃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努力。那一晚,他感到异常宁静。清晨,当他睁开双眼看到最后一颗星辰从天幕消失,一切都已“存在”。其实,“它们”一直存在,但他那么想要了解真理,带着欲望奔向过去和未来,以至从未察觉到“它们”的存在。在对“存在”的观照当中,释迦牟尼成了“觉悟的人”。
觉悟即醒悟启发之意。人于执迷中蓦然明悟世界的真相即是觉悟。然而,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辩证唯物主义学****中知道: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统称为物质;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是变化发展的,且受客观规律支配: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意识可以认识并改造物质世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意识的存在是以物质的存在为前提,意识的存在以及发展足以物质的存在及客观规律的发展为前提。意识是物质上的意识;物质是意识中的物质。物质需要意识去认识,意识需要物质去证明。因此,意识的本质就如同一面镜子,在物质发展的规律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和推动。
与此相反,不正确的意识(唯心主义)则不顾物质与意识的整体性联系,主观上追求某种认识状态,将认识的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不顾客观物质及其规律地去改造物质世界,人为地将意识与物质的整体性割裂开来,使得意识不再成为反映物质及其逻辑规律性的意识,而成为反映个人欲望的意识,其结果可想而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释迦牟尼六年辛苦的失败都在于不曾明白意识的本质由来。整个物质世界是安详、和谐地按照规律的支配流淌变化的,而释迦牟尼却在“觉悟”的欲望支配下,脱离物质世界试图让意识达到某一认识境界,结果只能让意识处于混乱无着的状态,然而当他因灰心失望而放弃对意识的片面努力时,意识重新与物质接触,再次恢复自然状态并与物质结合为一个整体。由此可见,意识反映物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就是辩证唯物,意识因受欲望支配而脱离物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便是形而上学。
宋代心学家陆九渊认为,学者自我解放的过程就是去私的过程、就是与宇宙生意融为一体的过程(引自《我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程帆主编,P363)。因此,打破与物质世界的隔离,恢复物质与意识的整体联系,重新在客观世界中把握真理,应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音乐,则为人们达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音乐作为一种物质现象,同其他一切物质现象一样,反映着物质存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然而,与其他物质现象不同的是:音乐以声音的方式传递表达,能更快更直接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更好地达到与现实沟通的目的。
在所有物质现象中,矛盾对比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如黑与白相互确证,好与坏相互彰显,平坦与坎坷相互肯定,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因素贯穿事物始终。同样,矛盾对比因素也是音乐存在与发展的依据。在音乐中存在着节奏之间的对比;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对比;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对比;乐段与乐段之间的对比;乐章与乐章之间的对比,甚至有声与无声的对比等。这些对比因素成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