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言文基础知识一.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词动用前加动词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词后加动词驴不胜怒, 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动词替换舍于其址(盖房子) (二) 名词作状语表形状像…一样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 表态度像对待…一样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表方位在…,从…,向…孔子东游(向东) 表时间每…,在…岁赋其二(每年) 表工具用…,乘…辇来于秦(乘车) 表处所在…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三) 形容词作动词状语对译法敌人远我(远离) 补语对译法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动词替换法私我也(偏爱) (四)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名词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五) 使动名词使动使…成为什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成为王) 动词使动让…做什么臣活之(使…活下来) 形容词使动使…变得怎样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得愚蠢) (六) 意动 1. 名词意动把…当作…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2. 形容词意动认为…怎样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不好) 二. 文言文翻译技巧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察。其翻译原则主要是: 忠于原文, 力求做到信、达、雅;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某些词该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如“商君佐之”的“佐”就按其意义翻译成“辅佐”即可。 2 .解释和翻译有相当距离,不能简单地把解释当做翻译。这种情况, 应按这一词在句中所指的意思来译。如: “焚百家之言”的“言”当释为“言论”、“学说”, 但这样的解释不能作“焚”的宾语,根据文意,这里应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 3. 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是比喻的, 要翻译成“像……什么”, 或直接译出比喻的本体; 是借代, 只把所代的事物写出就可以; 是委婉说法的, 按现代汉语表达****惯来译就可以了。 4. 各类专有名词和各个领域中的****惯用语译时要注意。凡属专名, 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 可不译。各种领域中有一系列的****惯用语, 如***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可按现在的说法译出。 5 .句子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时需补出。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不内”后省了宾语,可补出。 6. 一些文言句子的语序, 有时必须改变。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 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表达****惯译出。 7 .有些特殊的句子,译时需要扩充或浓缩。如“怀敌附远,何招不至? ”就应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 招抚谁, 谁会不来呢? ”这类句子言简意深, 如翻译时不扩充, 就难于把意思表达清楚。有的句子为了某种需要, 故意用繁笔, 遇到这种情况, 只译出意思即可。如“(秦)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古文翻译八法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 在高考语文试卷上, 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 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 符合现代汉语表述****惯, 没有语病; 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总结出以下八种方法。一、加。即加字法。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一) 单音节变双音节。如: 1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 同形异义词取古义。如: (1)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2) 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3) 宣言曰: “我见相如, 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上述四例中,(!) “妻子”,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2) “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 “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4) “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二、减。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 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 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 只作陪衬。翻译时, 要将“陪衬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4) 备盗之出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