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物课堂教学反思】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就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相关实验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素养之目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物实验教学
在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伴随教、学双方位置的转变,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达到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自然成为生物教师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改革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并处理好师生双边的活动关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平台作用,利用好实验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以应对未来的竞争和挑战。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课改对教、学双方位置转变的形势要求,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坚决废除教师说教、学生听的旧的教学模式,引进“过程探索”、“教师或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分组合作”等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其次,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做好“导”的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始终保持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之目的。
,激发其求知欲,提高其思维能力。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的心理特点,适时适度地创设问题情境,以进一步触发其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的兴趣。例如:我在与学生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课时,和课代表共同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各小组探究:你认为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哪些?你能否就其中的一个非生物因素,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蒸腾作用”与该因素的关系,并用本实验得出的结论去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和问题?①青州市为迎接花博会的召开,园林工人为什么总是给新栽的树苗去掉部分枝叶?②菜农为什么移栽白菜幼苗时,常选在雨后或傍晚进行,还要尽快浇水,并给幼苗遮光?③为什么家中新栽的盆花也常放在背光处?看到上述问题后,各小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设置更注重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终身的发展,以适应21世纪国家、社会团体间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则肩负着这一使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这样,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探讨、争论、达成共识、表达交流,将组内的成果共享的同时,也可与其他小组互享各自的成果,在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团队精神的同时,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的方式,相当于提早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至于难度更高的问题,可以由教师点拨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探究式”教学组织形式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探究式”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要贴近科学家对知识的最初获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式研究”,其一般程序如下:设定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分析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