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梨园建立
园地选择与规划 无论平地、丘陵、山区、河滩都可发展梨园,但应考虑运输、灌溉等条件。果园地址选定后,应结合地形、地势、道路、渠道和防护林等,将果园按 2-10hm2不等划分为若干小区。 丘陵坡地, 小区长边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有利于水土保持,便于管理。梨树从苗木落叶后至发芽前都可栽种,根据不同地形、地块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株行距为 3m× 4m。种植技术
按株行距定点挖穴, 一般沙质土,穴宽 80cm、深 50-60cm;水稻地穴宽 80cm,
深 40-50cm 即可。先放入 30-40cm 厚的稻草、枝条或绿肥等,并将表土加入踏紧,再施有机肥(猪、牛粪) 50-80kg 或砻糠鸡粪 20kg 或纯鸡粪 10kg 需腐熟,并加钙镁磷肥 1-2 kq (碱性土壤可用过磷酸钙)与土混合填入,做成馒头形。种植
前需将梨苗粗根剪去 2-3cm,促进新根发生,并将嫁接处薄膜解除,以免影响主干生长。种植时嫁接口应露出地面 5-10cm,踏实根际土壤,立即浇足水。风口地带,需设立支柱,防范倒伏。
土、肥、水管理技术
土壤管理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树增产技术中的基本措施。 深翻改土时间一般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到冬季落叶前进行,其方法有扩穴、全园深翻、隔行或间
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 30-40cm 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隔年轮翻, 1、3、 5 年在原穴的两侧开深宽左右的深沟, 2、4、6 年在另两侧开深沟,结合施入基肥。一般 100kg 梨果最少需有机肥(猪、羊厩肥) 100kg,再混入磷肥。
肥料管理 除基肥外,一般在生长期还应适时追施 3 次追肥,第 1 次花后
肥,于 4 月中下旬施入,促进枝叶生长,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第 2 次果实膨大
肥,于 5 月中旬~ 6 月上旬施入;第 3 次采后肥,于 8 月下旬一 9 月中旬施入,增加叶色,延长叶片寿命,恢复树势。此外,可结合喷药施入适量氮、磷、钾等
肥根外追肥对及时恢复树体营养水平, 效果非常明显。 常用浓度尿素%%、 过磷酸钙%、硫酸钾% -1 %、磷酸二氢钾%%,还有腐熟人尿 5%-10 %、草木灰浸出液 3%-10 %(不能与农药混用)。盛果期梨树全年施肥量一般情况下不能低于斤果斤肥的标准。化肥按氮:磷:钾 1::的比例平衡施肥。
水分管理 水分是梨树优质丰产的限制性因素, 如果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供应叶面蒸发,则果实中的水分被叶片所夺走,引起果实瘦小、无光泽,果肉汁少、干绵,且有空隙,石细胞发达。在 6 月份水分不足,过于干燥,将使萼端全部硬化,形成铁梨。在 7 月份水分严重不足时, 由于果肉的部分细胞发育不好乃至死亡,果肉中石细胞显著增多和柔细胞膜木栓化, 致使果面凸凹不平, 形成“疙瘩”梨。
配备授粉树及三疏技术
梨树为异花授粉树种,多数品种自花不结实,必须配置花期基本相遇的授粉
品种,主栽与授粉品种配置的比例最好是 2:1 或 1:1,最少也需 3:1 或 4:1,才能达到丰产稳产。三疏技术就是正确掌握疏花芽、 疏花蕾与疏果的时期和方法。
疏花芽 结合冬季修剪时疏去过多花芽。冬季疏花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