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保罗.pdf.pdf

格式:pdf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保罗.pdf.pdf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6/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罗.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社会科学 2009年第 6期保罗·奥斯特《幻影书》的非确定性析解游南醇[提要] 在保罗·奥斯特的《幻影书》里,世界是一个充满幻影的不确定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中, 自我难以确定,真实的存在无法捕捉,而世界也充满着偶然性。《幻影书》的内容和小说风格所反映的不确定性,是对一个缺乏真实、无法解释、难以把握的漂浮着的后现代现实的回应。[关键词] 保罗·奥斯特不确定性自我的失落现实的虚构性世界的偶然性[中图分类号] I1061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114X (2009 )06-0143-05 后结构主义通过消解中心、推翻二元对立、模糊界限,对传统的关于真理与事实的客观存在、意义的确定性和知识的可知性提出怀疑和颠覆。德里达提出的“延异”概念,认为意义是“是无止境的暗示,是能指到能指间的推延,这种力量是一种纯粹的而又无限制的不确定性,它不给所指意义任何暂缓、停息,而是让它纳入自己的结构里以至于不停地再次表意和延异。”①意义是能指之间无休止的滑动,总是被无限推延、总是无法确定的,如伊格尔顿所喻“没有一个牢牢系在能指尾巴上的确定的所指”②。德里达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的理论内涵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他的“延异”概念其实是“不确定性”概念的变体③。如果探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著名论家哈桑是不容忽略的。哈桑通过考察“从萨德到贝克特”的西方当代文学,总结出“后现代主义”的两个本质属性:不确定性和内向性,合称“不确定的内向性”④。哈桑用“不确定性”涵盖后现代文学的方方面面,概括了后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德里达的延异理论和哈桑从当代文学总结出来的“不确定性”是对意义的稳固和确定进行质疑,“不确定性”一词成为现成一切确定的东西的反叛和颠覆。后现代小说中体现的“不确定性”是对一个不确定的、不稳固的、自我怀疑的世界的一个突出回应。可以说,对“确定性”的诘问已成为后现代小说一种典型的表达,也为读者阅读理解和审视后现代小说提供一个关键视角。奥斯特作为美国一位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他的作品典型地体现后现代小说的特色。他的几部主要作品毫不例外地挑战了现实的确定性,尤其《幻影书》 3 4 1 更是呈现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幻影书》是奥斯特的第九部小说,出版于 2002年,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小说,并获该年度原创小说奖。这是一本讲述后现代世界中如梦幻泡影般人生的故事,它展现了一个飘浮不定、难以捉摸的后现代世界。而且,对这个世界更多的了解并非意味着对世界真实的存在可以有更好的把握。奥斯特说:“我知道不只我一个人相信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这个世界就变得越加捉摸不定和难以辨认。”⑤所以面对现实,奥斯特拥有的是疑问,并非答案。而写小说就是奥斯特提出疑问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对不确定的世界的一种反映。在《幻影书》中,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人物自我的失落、现实的虚构性以及世界的偶然性。在德里达、拉康等后结构主义者的理论中,主体实际上已经被消解:“主体的稳定性消失了,它的唯一属性是被构成性和被嵌入性,它被不断地改写、擦抹、重写,不断建构、重构”⑥。主体的分裂、主体的语言建构反映在小说里通常就是人物对身份的不断改写,按照费德曼观点, 就是后现代小说里的人物找不到自我,他们诸多的身份有如创造它们的话语一样多变、虚幻、难以形容和难以预料⑦。人物对自我身份的不断更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