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V:l. 0
精选教学文案
李侠《松鼠》说课、反思、教学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
李侠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2、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又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说明文《松鼠》。
二、 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的任务。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屏幕出示生字词。
指读。②齐读。
字词都认识了,那么在课文中是否还能认识它。
三、 学习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爱、漂亮)
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家找一找,用波浪 线划出来。
句子中写出了松鼠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相机板书:漂亮、可爱)
文中一开头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谁能说说这句话在 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叫什么句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并认识总起句在全文 的作用。)
四、 体会松鼠的漂亮、活动、搭窝三个特点及松鼠的其他习性。
松鼠具有漂亮、活动、搭窝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请 大家默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的哪些地方分别写出了它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最 后自然段还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哪些其他习性(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 翱翔。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 文中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说明文特点的目的。)
五、 学习说明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从松鼠的外形、活动、搭窝等特征向我们介绍松鼠 的。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这一切的呢同桌交流讨论找出。
生划出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
教师归纳板出主要的说明方法:比喻、拟人。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方法。)
六、 与《鲸》一课作比较。
①说明角度的比较;
说明方法的比较;
语言风格的比较。
②归纳小结出本课的语言风格:《鲸》这篇运用了大量数字进行说明,文字表达 上基本没有用上华丽的词语,语言风格上显得平实精练。今天,我们学习的《松 鼠》这篇课文则运用了较多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说明,语言风格更显得生 动传神,更具有文学色彩。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 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七、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漂亮、活波、可爱的小松鼠,你们 喜欢这只小松鼠吗(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作者呢
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除了喜爱小松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仔 细观察小动物)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和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想写出优美的文章, 我们必须和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小动物和喜爱小动物。
(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谈话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八、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动物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松鼠
外形特点(美丽可爱
生活习性(活动、搭窝、吃食)
《松鼠》教学反思
李侠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说明文。教学本文的重点 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 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上课前,我采用图片展示,图中活泼可爱的松鼠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阅读课文的特 点提出了四个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请用几个词语概括 松鼠的特点”、“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欢松鼠”、“说说《松鼠》在写 法上与《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了文章 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阅读知道松鼠是一种乖巧、驯良、漂亮的小动物。最后体会出本文与《鲸》 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是这篇课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检测环节让学生进行动 物描写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仍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 了较多时间,过多强调松鼠的特点归纳,这样留给语言赏析、写作片断练习的 时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严重的问 题: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本来设计了小组交流汇报的环节 被迫减掉,例如从文中找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