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石壕吏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壕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蓝天 2021/9/9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壕吏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石壕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杜 甫,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
《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诗体风格的变化,
“诗史”的称呼,“沉郁顿挫”的诗风形成,由这首诗文字与情感的变化可见 一斑。
学生分析:
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阅读能力,但他们在分析理解表达上大 多还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 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 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指 导学生多次诵读,借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 辟的用词,留白艺术,最终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 的心灵,感受诗人体恤百姓的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这首歌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读成诵,联系前两首诗,把握杜甫诗风变化,深入体悟“诗史”、“诗 圣”含义。
过程与方法:
发挥想象,情景再现“一何苦”、“一何怒”,体会百姓疾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杜甫体察百姓疾苦,爱护民众的恻隐之心,人道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情景再现老妪的“一何苦”与官吏的“一何怒”。
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老妪的“一何苦”,体察百姓疾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背景
1>出示一组伊拉克的新闻图片,问:战争给伊拉克的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这是现代战争带给老百姓的伤害,有学者们今天要学****一首古诗《石壕吏》, 去感受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
2、课件显示: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有学者国古 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 其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 狂拉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W〉《无家别》《垂老别》 这首诗是杜甫著名组诗“三吏”(衞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綢婚W、《垂老W、《无家W〉)中的一首。公元757年安禄ft 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等地被唐将郭子仪收复,安庆绪退 守邺城。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 唐肃宗害怕九节度使“难相统属”,因而不置元帅,只用宦官鱼朝恩充当“观军 容宣慰处置使”,这样,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大军便陷于“进退无所禀”的无政 府状态,以致“城久不下,上下解体”。第二年3月,反被史思明援军击败, 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 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 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 眼看见了兵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忧愤交加,于是创造了 “三吏”、
“三别”这两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课下注释1)
3、诗题解释:石壕:也叫石壕镇,现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吏:小官,
这里指差役。
4、背诵检查:(根据要求提示背诵相关内容,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背 诵)
【设计意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