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纪念刘和珍君70539.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纪念刘和珍君70539.doc

上传人:yunde112 2014/8/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纪念刘和珍君70539.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纪念刘和珍君》教案3
教学目标: 
1、 掌握“寥落、桀骜、屠戮、蹀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陨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意义。 
2、 学会采用勾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3、 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4、 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5、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检查学生预****情况,完成字词训练。 
2、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 一、导入课文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二、 学生听录音 
三、 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1、 学生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3、4、5部分) 
2、 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作缘由) 
3、 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四、
 具体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 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 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