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古诗意象解读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古诗意象解读方法.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10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古诗意象解读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古诗意象解读方法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王观情感;又讲情 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而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 的桥梁便是意象,它是人类主观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通规律的 具体显现。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它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 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说,它是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 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交 融和契合,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体,是作者表达情志的具 体载体。
意象作为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可以说,把握 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 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 现时,该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
一、鉴赏意象的形态美
鉴赏意象必须以“象”品“意”,即通过诗人描写的具体物象的形 声色等形态特征,品味蕴含在物象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具体 途径有以下几种:
以"形”品“意”
以“形”品“意”,即通过诗人描写的物象的形态特征品味其蕴含
的诗味。诗人描写客观物象,往往通过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倾向的修 饰语来凸显物象的形态个性,从而使物象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因 此以“形”品“意”的重点是把握意象的修饰语。例如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鸭、桥、道、风、马,用枯、老、昏、 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修饰语,使意境顿生,构 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表现了诗人寂寞 愁苦的情怀。
以“色”品“意”
以“色”品“意”,即通过物象的色彩特征品味其中蕴含的诗味。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情况下,暖色代 表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 颓唐,孤寂凄凉。如“红旗”为暖色调意象,陈羽的《从军行》“横 笛闻声不见人,红旗之上天山雪”,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尽在这飘飞的“红旗”中得到展示。“白云”属冷色调意象,常用 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古有见月怀人、望云思友的说法。崔颖的《黄 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借白云表达自己的愁 思,迂曲含蓄,回味无穷。
以“声”品“意”
以“声”品“意”,即通过诗人描写的物象的声韵特征品味其中蕴
含的诗味。如古诗中常借鸟的鸣叫声抒情,从情感的角度看,诗人 写的鸟叫声可分为两种:①乐音。自在欢畅的鸣叫,抒写诗人欢乐 闲适的情怀。②哀音。哀婉的悲鸣抒写诗人愁苦抑郁的心情。杜鹃 的悲鸣,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二、鉴赏意象的意蕴美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手法丰富多彩,思想意蕴丰厚,因此,我们 还应该结合古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品味古诗的意蕴美。
意象的双关义
古典诗歌常常借助双关手法,使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例如贺 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碧玉形容 柳树,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