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新人教版.pptx

格式:pptx   大小:12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新人教版.pptx

上传人:hdv678 2021/9/10 文件大小:1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新人教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一 平型关大捷(首战告捷)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平型关
部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
指挥
林彪
结果
八路军在平型关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意义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小贴士】 平型关大捷属于抗战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知识点二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2)发表时间:1938年。
(3)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①目的: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②建立: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小贴士】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误区】 陕甘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抗日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警示】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统一指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①战术: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②巩固措施: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点三 百团大战(重拳出击)
1. 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 概况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指挥
彭德怀
地点
华北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影响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转入反“扫荡”作战
【小贴士】 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其特点是目标明确,掌握作战主动权;全线出击,规模大、范围广;战斗目标以破坏铁路和敌人据点为主。
“问题思考” (教材第103页)
参考答案: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