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史纲真题看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政治科目中选择题部分一直是令考生头疼的地方,特别是多选题。考研政治考试中多选 题部分评分标准为“多选不得分,少选不得分”。这样,假使学生漏掉了任何一个知识点, 导致某一个单独的选项判定错误,也可能两分尽失。不少考生因为这个原因折戟沉沙考研考 场,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事实上,选择题也有其特定的解题思路,不少题目都有自己的解题技巧。本文利用这些 方法解释2010-2012年考研政治考试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真题,希望这样的解题思路案 例能够引导考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面对考研政治考试。
一、发挥语言逻辑的作用
我曾与考研的学生反复讲过,新东方多年前的口号“语言就是力量”在考研考试中十分 有用。这么说的原因是,考研政治考试本身是一门以中文为载体表达的知识考试,那么我们 就可以利用语言的一些特点直接选出答案。
2012年单选题第10题: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 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当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一些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部分知识熟悉的同 学应该反应过来了,这一部分考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也就是这一部分的第三章。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对革命前途和性质的影响。因为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革 命。而共产党的领导,又是中得这些,那么这道题的答
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c选项。民主革命中包含着无产阶级领导这样的社会主义因素,使得民 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如题所述。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这么清晰地回忆起 书本知识,一旦当你完全回忆不起来,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怎么办呢?
利用题干文字和简单的文史知识进行解答,这时你可以借用反问自己的归谬法。例如对 应选项A,看到这一个选项的时候先不要试着搜索已经空空如也的大脑,你问问自己,是不 是真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那么我们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也可以选择 封建制,不是吗(虽然中华民族尝试过,失败了)?我们也可以选择奴隶制道路,不是吗?选项 A和题干所述结果没有语言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可以直接排除。而对应选项B,俄国的 经验是不是一定要遵守?或者俄国有了经验,我们照做就行了呢?有一点文史知识的同学应该 知道,如果这样简单的话,长征就发生不了了。这样,运用简单的文史知识,我们可以排除 Bo最后,选项D中革命分两步走的解释和这两步走的关系并没有太多关系。
总结一下,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当你看到题目不知道如何作答时使用。当一道题目的考查 点不在考生的知识范围之内的时候,利用题目中的语言语句进行分析可以大大增加选择的正 确率。说得简单一点,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提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字眼,其 余的都是谬以千里。
二、运用“关联法”,理清题干和题肢的逻辑关系
当然,除去这样为“什么都记不得”的考生准备的方法之外,还有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回忆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