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杨万里的诗词《又和二绝句》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万里的诗词《又和二绝句》赏析.doc

上传人:dyx110 2021/9/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万里的诗词《又和二绝句》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页 /总页数 7 页
杨万里的诗词《又和二绝句》赏析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杨万里的诗词《又和二绝句》,欢迎阅读!
《又和二绝句》
宋杨万里
翦翦轻风未是轻,
犹吹花片作红声。
一生情重嫌春浅,
老去与春无点情。
  【译注】
料峭的春风说轻不轻,它带着寒意,吹舞着花片,发出红声。
①翦翦:形容轻风削面,多指料峭的春风。
第3页 /总页数 7 页
②红声:飘落飞花的风声。
【赏析】
“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两句写春风,大意是说,料峭的春风并不算轻盈,它还可以吹落花儿,发出“红声”。飞花落地,声音是极其轻微的,唐刘长卿有诗曰“鲜花到地听无声”,然而,杨万里不仅说花儿落地有声,还由红花进一步联想到声音也是红色的,即“红声”。“红声”二字,造语新奇,大概是杨万里的独创。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色彩形容声音,把视觉听觉的感受统一起来,不仅把料峭的风声传神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不仅听到风声,看到花色,而且还感到了寒意,流露出惋惜之情。
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杨万里“诚斋体”的特色,即立意新颖,突出地表现在艺术构思和遣词造句上。以“红声”指花落的声音,就突出了色彩,给人以美好的视听享受。类似的诗句有“凉风度竹碧匆忙”,以“碧”代指竹,不仅符合竹的特点,还写出了凉风吹过竹子给人带来的清凉感受。
  扩展阅读:杨万里的爱国诗
杨万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时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烈。如的《初人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莺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其三),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见到金山吞海亭已成专为金使烹茶的场所时,其中《雪霁晓登金山》一诗达到了顶峰。诗人站在韩世忠、虞允文等将领大败金军的战场上,一声呐喊,有如石破天惊,雷轰电掣,令人震撼。这是对苟且偷生的南宋小朝廷的鞭挞,对主战派人士的讴歌。
第3页 /总页数 7 页
此外如《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园,或歌颂抗金将领,或讽刺卖国权*,都是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像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杨万里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不仅有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还有不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