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苍南县桥墩镇度假区规划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苍南县桥墩镇度假区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8/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苍南县桥墩镇度假区规划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苍南县桥墩镇度假区规划设计
苍南县桥墩镇度假区规划设计
设计说明
一、历史人文
桥墩桥墩镇古称松山,也叫平水,明初称南港镇三十六都和三十七都。明万历所间(公元1573-1619),当地居民集资在三十六、三十七两都交界的平水溪上建松山八角桥,因水流湍急,屡遭洪水冲毁。直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建造有三墩十八孔大桥,以力竭激流,上筑石栏,气势雄伟,因其年在甲子上元故称上元桥。后乡人吴敬清在桥头圆拱门上题“桥墩门”三字,故此地称桥墩门,简称桥墩。建国初的一九四九年,桥墩从原南港区中划出,建立桥墩区;一九五八年,撤销区建制,成立桥墩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重新恢复区建制;一九八四年,设立建制镇;一九九二年,撤区扩镇并乡,将黄坛、大龙、碗窖并入桥墩镇,沿用至今。
(1)区位
桥墩镇位于苍南县城西南部,北纬27027/,东经120017/,是浙闽二省三县(苍南、泰顺、福鼎)的交通要道,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其中104国道线横贯全镇,规划中的温福铁路和杭福高速公路均经过镇境,地理位置优越。
(2)气候、水文
桥墩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18663>.5小时,,主要集中在2-8月,以春
雨梅雨,台风雨为主,全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偏东风,冬季为西风。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地块位于桥墩镇镇东,横阳支江江东岸,。北向到嘉乡中学为界,东面以山脊为界,南面以国道为界,西面以横阳支江为界。
规划范围内非耕地面积占多数,以林杂地,宅基地,水塘为主,耕地只占一百多亩,因此,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
规划区东面为低山丘陵,西面为溪水,规划区内植被较好,中部区域山林郁闭度较大,曲径通幽,环境优美。
规划范围内涉及203户村民,约503人。
三、设计依据
(1)《苍南县桥墩镇总体规划》;
(2)《浙江省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四、规划原则
从全局对基地内的服务设施和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使用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上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
(1)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2)“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处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3)充分利用现有区位优势,以《桥墩镇总体规划》及《浙江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依托,创造以旅游接待、康体、疗养、休息、度假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区。
五、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目标:将桥墩镇度假区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配置完备,交通便捷,并富有一定文化韵味的新的度假区。
功能:旅游、接待、度假、康体休闲。
六、规划策略
桥墩镇度假区的发展与旅游市场的兴旺息息相关。《浙江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将桥墩镇纳入其风景开发的框架中,并处在重要的旅游接待功能块中(一级服务点)。因此,把握机遇,采用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并举的策略,统一规划,增强规模效益,引发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相互联结与促进,强调度假、旅游、接待、休闲、娱乐、文化多功能的兼容。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市场的需求,通过规划设计提升接待能力与接待档次,以旅游促发展。
培育新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往往与人与自然的生态隔离为代价,过分雕琢的人工绿地系统使生态结构变得简单脆弱,抗干扰能力下降。因此,规划中,超过组织完整的生态网络结构来体现基地依山傍水的环境特色。重点是自然水体利用,丘陵地的复层混交林在度假区中的渗透。
地方人文气质:规划应体现独具的地域文化特色,度假区中,安排的小型民俗文化馆、高档的休闲中心、会议中心,强调素雅、朴实、不张扬的建筑气质。通过营造原生态的环境景观提升度假区独特的环境品质,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七、规划结构


规划均呈东南至西北向不规则、轴线沿此发展,东南轴线串起规划中的主要区块,分别是新村住宅区、中心商贸区、中心接待区、康体休闲区。以中心接待区为核心,轴线向东北向延伸为独立式高级住宅区。主轴线两侧为两个主要的景观元素:西南侧的天然水体,和东北向的生态林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向主轴线本身就是一条结合自然要素的生态走廊,有利于结合山林绿地与水体绿带布置步行街和步行广场并向四周辐射。基地北面为高级住宅区,东面为入口商贸区和新村住宅区。
入口开设考虑主干道尽量不穿越新村住宅。因此,从南向山坡地开路进入,同时从次干道与新村联系,新村与入口干道间的林地形成天然屏障,保证进入度假区的顺畅。
干道在度假区中心地带向左转弯,轴线继续延伸的道路为步行主干道,两个干道交汇处形成空间高潮,其标志为掩映树林中的旅游接待中心和大型停车场。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