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传染病预防控制.ppt

格式:ppt   大小:956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预防控制.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1/9/11 文件大小:9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预防控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染病预防控制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丙类传染病(10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2)有传染性、可以传播。
3)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4)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性:流行性、
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
5)人体感染传染病后,能产生针对病
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2、传染病的特点
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一)传染源
1、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
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
(1)潜伏期
  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这段时间。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②根据潜伏期可以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此追踪传染源。
③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检疫期限按最长潜伏期确定。
④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急接种时间。
⑤接触者在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可以作为疫源地消灭的依据之一。
⑥实施某项干预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观察,如发病人数下降,提示该项干预有效。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