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诗海拾贝导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海拾贝导学案.doc

上传人:蓝天 2021/9/12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海拾贝导学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海拾贝导学案
诗海拾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 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采薇》是 《诗经》中的名篇,对这首诗的理解要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周人向往和平稳定的生活 环境,对战争是厌倦的。北方游牧民族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出征前,杨柳 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三年后,生还归来之时,雨雪霏霏',战后萧索破败之景顿时跃 然纸上,悲凄之感油然而生。
这首诗,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 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 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的妻子正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的恋人正在故 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有一个人 在落寞的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看。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看的动力。为了 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首诗充满看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 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我们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 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 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 不合则去,木来是一种理想状态。可怕的是一旦人的感情沾染上铜臭。那么所爱的已经不 再是人,而是人背后的社会关系、社会利益、金钱、地位等等。为了金钱和享受,有人几 乎会献出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
《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 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 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乐景写哀 情',,一倍增其哀乐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 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早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 早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早逢甘霖的心 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节的来临,当春天万物萌生之际便应时而发生。,好'字统 摄全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万物需要滋润时,它便来了,故谓,知时节',也自然 是,好雨'。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 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两句用拟 人化手法,在无声之处,将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把雨好、人喜写得含蓄而又 生动。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字,十分恰切形象,准确传递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 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 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闪烁看一点光明。诗人又以开阔的夜景去 描绘那听不见的细密春雨。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 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同时见出春 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 ',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这一联 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目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状,也呈 现出来。说明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经下透了。诗人的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情感与思 维空间,使得诗意更深一层,喜悦之情也不言自明。,红湿',雨后的花丛,红润一片。, 花重',花朵经雨而湿重,一说色泽浓艳。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 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锦官城即成都。
评解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 诗人能够做到。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