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题西林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
2、 弄请诗句的意思,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
观察效果不同;
3、 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区编辑
学情分析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 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 的问题。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因为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 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作者用 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 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的好教材。《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 诗中有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0编辑
【导入】介绍诗人
1、 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 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
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 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师:着名的北 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2、 质疑解题同学们理解课题意思吗?题:题写。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墙壁,
西林寺在庐山北面。这首诗是作者游庐山时,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o
3、介绍诗人苏轼。
活动2
【讲授】解释诗意
1、 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 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3、 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 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 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看你们作的标记 和老师作的一样吗?(课件出示)
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4、 明确学习任务,解释诗意师:现在我要让同学们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 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教你一招: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 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 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
5、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活动3
【活动】深入理解
1、 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