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采桑子 重阳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采桑子 重阳教案.doc

上传人:蓝天 2021/9/13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采桑子 重阳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毛泽东词二首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课,学好这篇课文对以后 学****其他诗词以及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都有一定的帮助,因 此,教好、学好这篇课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品味关键词语,领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 显志的特点。
)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作出 正确的评价。
德育目标:1 )教育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树立以天 下为已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的爱国精神
3、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 的意境。
2 )领会毛泽东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 精神。
4、教学难点: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 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 舟”的含义
2 )准确把握《采桑子重阳》的情感基调。
二、 教学方法及教材处理
突破重点:
1、 语言品读法。通过学生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 把握词作情感。
2、 点拔法《沁园春 长沙》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点 拔理清写作脉络。
突破难点:1、制作C A I课件
2、抓住意象,多角度分析写景的特点
三、 学法指导:设疑提问法 启发式教学法
四、 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
五、 课前准备:多媒体投影 C A I课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沁园春长沙》
(一) 回顾 回忆初中所学的诗词
(二) 引入 自古登高赋诗,临水吟咏之人很多,但因所处时代、 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心情各不相同,其登高监水的感怀就会 有很大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毛泽东的《沁》来体
会这位伟人青年时代的宏大胸襟和抱负。
出示多媒体投影:1、写作背景
2、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探究课文
A、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 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 )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蝶、稠、遒、遏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3 )教师作涌读提示,注意“看、恰”
(4 )学生齐读,老师指正不足之处。
2、 研讨:(多媒体展示)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立、看、怅、问、忆
、“看”字统领哪几句?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遍:红得广 染:红得深透 透:强调水的清澈 争:渲染了热闹气氛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翔:比拟出游鱼的 轻快自由
、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
、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 答?
、注意“峥蝶”、“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 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 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
(6) 、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 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7) 、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
赏析意象
分析词中的意象美。
(五) 拓展、应用
1、探究《沁园春 雪》和《沁园春 长沙》在“境”和“意” 上有何不同?
(六) 评价 学生学****本词后的感受
(七) 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炼字炼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