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故宫藏清代仿古铜器.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故宫藏清代仿古铜器.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9/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故宫藏清代仿古铜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故宫藏清代仿古铜器
     青铜器的制造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古代“国之大事,在祭与戎”,进行祭祀、征讨等国家大事需要大量的青铜器。先秦青铜器不仅与我国的历史、冶金、文字都有着重要联系,还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仿古青铜器的出现是人们或出于复古宣传礼教之目的,或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仿造先秦青铜器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金石学兴起,公私以收藏商周青铜器为乐事,宫廷曾据内府所藏商周青铜礼乐器大量仿制,以为郊庙之用。北宋王黼奉宋徽宗之命于宣和年间(1119―1125年)编纂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宣和博古图》,其中著录了宋代皇室所藏自商至唐的青铜器精华。此书图文并茂,分18类,每类皆有总说,收器凡839件,对后世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政和年间(1111-1118年),宋徽宗酷喜古物,常命良工仿制新得之古器,故所制尤多(见翟耆年《榴中》)。
  南宋之后,铜器常被销毁铸币,宋代仿制古器传至今日者为数较少。但宋代仿古之风延续至元明清时代。元代时诏修诸路府州邑县之庙宇以供春秋祭祀,成宗时为此设置了出蜡局,以仿制古器物(《元史?祭祀志》)。明代的仿造量规模甚大,流传于世者亦较多。宣德年间,宣宗因见郊坛宗庙及内廷所陈设鼎彝均非古制,遂生复古之心,在宣德三年(1428年)敕谕工部仿照宋人《考古图》、《博古图》诸书所记商周青铜器器形,铸造仿古铜器。当时所铸以上两类仿古铜器达3300余件。这些仿古铜器除部分归宫廷留用外,还分与诸王府,因而得以流传至各地(《宣德彝器图谱》)。
  满族贵族建立的清王朝,从入主中原至清中晚期,经历了一个从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全方位吸收汉文化的过程。清王朝建立后,面对汉族高度发达的封建文化,清廷逐渐认识到,武力征服只能奏效于一时,人心归附才能得益于长久。以康熙帝独尊理学为标志,清廷确立了“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雍正帝为摆脱帝位合法性危机的阴影,也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武库中找出“天人感应”的武器,并利用佛教、道教,力图将政权和神权结合起来,对儒、释、道三家采取了并行不悖、各取所需的政策。乾隆时期,疆域一统,海宇×安,经济发展,清王朝处于全盛时期。乾隆帝大力提倡文治,“帝王敷治,文教是先”。乾隆年间仿《宣和博古图》,编纂宫廷收藏古器1436件为《西清古鉴》四十卷,复出《西清续鉴》二卷,后又出《宁寿鉴古》十六卷,这三部书对于推动宫廷和达官显贵的青铜器收藏起了很大作用。
  清代铜器与商周青铜器,在用途和性质上都截然不同。商周时期,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贵族为了弘扬祖德,刻纪功勋,铸造铜器,镌刻铭文。礼器使用的多寡,更是贵族等级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征。到了清代,铜器已失去了这些意义,它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器皿,或是人们赏玩的艺术品。清代铜器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实用器,如香炉、鼎、瓶、壶、龟、鹤、羊、鹿等,主要用于生活、祭祀及各种仪式中。这部分铜器在造型方面与原器相似,具有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在装饰上,没有严格仿造商周青铜器的纹饰,而是使用了龙纹、卷云纹、浪花纹、花卉纹、变形兽面纹、变形夔纹、回纹等纹饰。有些器物上的兽面纹已不是兽面纹,倒像是蝙蝠。青铜器中的?小Ⅲ?、爵、觚、鼎、壶均是礼器。
  清代宫廷中先后设立了铜作和炉作,大量制造各种铜器,以为内廷陈设、佛堂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