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ppt

格式:ppt   大小:235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1/9/14 文件大小:2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
母婴传播相关统计学研究
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万婴儿生于母亲HBsAg
研究表明,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80%~95%, 有25%可能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AsC的发生取决于HBV感染时间
{宫内感染高达100%,新生儿期为90%,<2岁为75%~80%,3~5岁为35%~45%, 6~14岁为25%,3%(为免疫抑制病人)}。
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流行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母婴传播方式(3种)
产前传播
产时传播
产后传播
产前传播(宫内感染)
概念: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HBV复制标志物存在,且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尽管同样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但近期无免疫效果。
过去认为宫内传播发生率较低,仅为5%~15%
近年来研究显示宫内感染率血清学诊断为20%~%,%~%
宫内感染已引起高度关注
引起宫内感染的途径:
血源性———早期研究显示宫内感染为先兆流产、早产等导致胎 盘屏障破坏、胎盘裂隙形成,使胎盘血管破损,母血混入胎血而感染。
细胞源性———近来有学者对HBsAg阳性母亲不同孕期胎盘HBVDNA进行检测, 发现HBV感染从胎盘母面到胎儿血管呈渐下降趋势, 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V感染与宫内感染有关,并且HBV在胎盘组织内的感染有随孕期延长而增加的趋势,从而证明存在HBV经胎盘各层细胞转运至胎儿血循环的细胞转运传播。
宫内传播影响因素
母亲孕期外周血HBsAg滴度、HBeAg阳性率及HBV DNA水平——以上指标越高,宫内感染机会越大。
孕期——HBV经胎盘感染胎儿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孕中期之后到孕晚期(胎盘滋养层逐渐变薄,使HBV更容易突破胎盘屏障)——越接近分娩期,感染HBV和母婴传播率越高。
产时传播
概念:产时胎儿通过产道过程中吞咽含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以及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少量母血渗入胎儿血循环中而造成的感染。
产时传播是母婴传播最主要的途径。
产后传播
即通过接触母亲唾液、母乳喂养和其他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而传播。
母乳在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尚有争议,主要有以下观点:
1、HBeAg阳性母亲母乳中DNA含量较高,与其血清中DNA有关;
2、初乳中HBVDNA较高,而24h后多数母乳未检测到HBV;
3、联合免疫后是否母乳喂养对婴儿HBV感染发生并无明显差别。
目前有关专家认为婴儿出生后只要接受免疫,不劝阻AsC母亲哺乳,但对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eAg及HBcAg阳性母亲喂奶需慎重考虑。
小结
产时和产后传播被认为是母婴传播主要方式。
——经固相放射免疫法对HBV感染的母婴配对研究,发现新生儿胃内容物HBsAg检测率为95%,乳汁为70%,脐血为50%,羊水为33%;用PCR法检测HBVDNA阳性率,%,%,%。因此婴儿分娩过程及产后与母亲的密切接触被认为是高危新生儿感染HBV的主要方式,同时也表现在HBV感染有家族聚集性。
慢性HBV携带孕妇是否可以 作为剖宫产的指征?
既然产时感染是目前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那么从理论上讲剖宫产可减少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吞入有传染性的母亲分泌物和血液的危险。但对剖宫产能否减少母婴传播免疫失败有不同的看法。
目前并无确切证据表明剖宫产能进一步减少免疫阻断失败率,因此慢性HBV携带孕妇尚不能作为剖宫产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