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细菌 真菌和病毒PPT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509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细菌 真菌和病毒PPT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12345 2021/9/15 文件大小:5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细菌 真菌和病毒PPT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霉菌
第1页/共39页
酵母菌
第2页/共39页
第4节 细菌 真菌和病毒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3页/共39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 真菌和病毒》是课标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第4节的课文。本节课包含三部分内容:细菌,真菌和病毒。本节课主要讲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学好本节课知识,为后面学习生物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各种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了解酵母菌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细菌、真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的对比,增强比较及分析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制作并观察霉菌的临时装片,增强观察和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真菌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树立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2.通过对人类有关真菌引起的疾病的认识,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说教材
第4页/共39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及生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从而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
(3)因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价值很高,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因为: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四)、对教材的整合:
生物知识学习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本人结合我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稍做改动,把课本64页“霉菌”内容变成实验探究题,组织学生进行可行性小组实验,并在学生学完知识点之后,补充生活实例,对学生知识加以巩固。而酵母菌形态结构因在八年级(上)93页“活动”中已观察过,故不再列入本节实验行列。
第5页/共39页
1、情景设置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日常生活现象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
通过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究----成果交流----知识应用----- 获得发展。并通过实验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观察、分析、探索、归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点拨法(启发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的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依据:《课标》的基本理念:注重对生物现象的探索、注重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本节课先给学生以一定的印象,再设置情境进行过程评价和小组探究活动。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型,此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动态预测。在这过程中老师注意点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通过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的评价,使知识得以巩固。
二、说教法
第6页/共39页
(一)学情分析
优点:在八年级(上)学习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他生物的生殖方式”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其中对真菌已有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
不足:,对已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强。
,部分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实验时可能会浪费较多时间。(解决方法:课前预先培训小组长)
(二)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
2、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的基础知识,分析、推理、。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探究式学习,增强观察和实验能力
4、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帮助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三、说学法
第7页/共39页
四、说教学过程
1.对霉菌进行二次培养.(备用)
  2.教师到市场上买些新鲜磨菇,放在培养皿中上课                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备用)
  3.把学生分组,每组选定小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