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键》教学设计
尚小婷
一、 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2》
年级:iWj —'
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强学生对物质构成的认 识。
2、 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初步理解化学键的内容。
2、 关于离子键的形成,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 键的形成特点:(1)成键的主要原因——得失电子(2)成键的微粒—— 阴、阳离子(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当吸引与排斥达到平衡时形成 离子键。
3、 通过电解水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的介绍,搞清共价键的形成原因和存 在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 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 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迁移•应用”、“交 流•研讨”、“活动•探究”等形式,关注学生概念的形成。通过对“化 学反应的应用”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 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 知识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
(二) 方法上突破点
针对共价键和离子键,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以某一实例出发,展 开剖析,从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联想质疑,形成概念。
〈三〉教学准备
(一) 学生准备:预习“离子键、共价键的内容及化学反应实质性问题”
(二)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总结归纳法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前边通过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学习,知道目前已知的元素种类
只有一百多种,可这些元素却构成了已发现或合成的一千多万种物质,元 素的原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说明形成这些物质的原子间 一定存在着相互作用。下面以电解水为例:
【投影】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0==2H2 f + 02 t
【思考•质疑】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够发生分解,为什么要通电?
【归纳】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 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要破坏这种相互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通电正 是为了提供使水分解所需要的能量。
【分析•归纳】水在通电时分解成凡和02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水分子中 氢原子和氧原子间的化学键断裂,形成单个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 子和氢原子间、氧原子和氧原子间分别又以新的化学键结合成为氢分子和 氧分子。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 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投影】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过渡】而我们目前元素有一百多种,这些元素从大的角度分两类:金属 元素、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容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一般容易得电子。我们发现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非金属元素和金属 元素之间都可以通过化学键构成物质,他们之间的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