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塞上听吹笛 高适》阅读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塞上听吹笛 高适》阅读答案.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6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塞上听吹笛 高适》阅读答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篇一:古诗鉴赏练****及答案
古诗鉴赏练****及答案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 “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 诵,请作赏析。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II)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D壳花:枳树的花。
(1)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2) 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 题意吗?为什么? (2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
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本啬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分析
颔联中“垂”
“涌”二字的好处。(3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分)答: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阅读上面的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
答: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1. (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
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俏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 在诗的前两句,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
点? ( 1分)
答:
(2) “红旗直上天山雪” 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土怎样的精神? (2
分)
答: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霜,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 第二句中的“侵”字,很传神,你认为妙在何处? (2分)
答:
(2) 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分)
答: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 (2分)
答:
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注:《梅花落》,一曲名。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诗歌三四两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送友人
薛涛
水国兼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回答问题。
⑴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2分)
答:
⑵概括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
诗中第一、二句的“满”和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在第四 句中,
根据绝句的押韵和古诗的内容,从“啼、鸣、叫”选入一个词填 入原文中,应
为。
8、第三句中“留连”用的好,请赏析其妙处.(2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1)从词的上片看,塞下风景之“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概括回答。(2
分)

(2)将军的“白发”,征夫的“泪”隐含着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
(2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促织①,蟋蟀。
7、阅读上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⑴诗作第三句中的“挑”字很传神,试作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