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传统文化中追溯家国情怀
(function() {
var s = "_" + ().toString(36).slice(2);
('');
( = || []).push({
id: "u3686515",
container: s
});
})();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西周开创的分封制是家国一体思想的奠基时期,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中都包含着家国一体的思想,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后,家国情怀对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家国情怀还体现在中国文化诸如传统节日、戏曲和文学当中。
关键词:家国情怀;分封制;孔子;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戏曲文学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一首《国家》唱出了家国情怀思想中最朴素的一面。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出的璀璨而深沉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所谓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封邦建国,建立了诸多的诸侯国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进行再次分封,在层层分封中形成金字塔形的等级制,从周天子开始的每一等级的王位则由嫡长子来继承,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在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中构建了庞大复杂的家国一体的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共主”的大宗族,此时的家既是周王的国,也是周王的家。在国的治理和政治运作中纠缠了家的传承。从此,家国一体思想在中华文化的体内滋养生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儒家思想中的家?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于是,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家国情怀成为国人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它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命运连接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心中种下了忧心江山社稷、关心民生疾苦,追求人生理想的家国情怀。
春秋末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孔子创立儒家思想,试图恢复周礼以重建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仁”的思想中孔子认为,事父应孝,事君应忠。在家尽孝,在朝尽忠,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