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论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论文
XX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非留守儿童2731人(%)、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学习兴趣不足
%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孤独(%)、闷闷不乐(%),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经常感到烦躁(%)、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