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

格式:ppt   大小:1,810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1/9/17 文件大小:1.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SCD)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意识突然丧失、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SCD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
SCD病因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在西方国家占80%,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
心肌梗死后LVEF降低,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早搏,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
占5%—15%,是35岁前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病理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陈旧性心肌梗死:常见
可伴左心室肥厚。
病理生理
:多见
:较多见
:少见,见于AMI 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
,较少,常由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导致。
临床表现
临床经过(4期):
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生物学死亡。
一、前驱期:
发作时间:猝死前数天至数月
表现: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症状。也可无表现,瞬间发生心脏骤停。

二、终末事件期:
发作时间:瞬间或持续1小时不等
表现: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
: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心源性。
,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如先有室性心动过速,继之发生室颤而猝死。
4. 循环衰竭发病,少见。
三、心脏骤停:
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二便失禁。
四、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后,在4-6分钟内脑损伤不可逆,数分钟后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脏复苏成功后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及心律失常复发等。
心脏骤停的处理
院外猝死生存率<5%。抢救成功的关键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分
初级心肺复苏

高级心肺复苏
(一)识别心脏骤停
判断患者反应:
(无呼吸或喘息)

(二)呼救
在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呼救。有条件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三)初级心肺复苏:
一旦确诊心脏骤停,首先应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进行复苏。
主要复苏措施:胸外按压(circulation) 开通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强调胸外按压最重要,将心肺复苏由ABC修改为CAB。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可为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含氧的血流。
(1) 人工胸外按压时,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或背部垫以硬板。
①按压位置: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
②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min;
③按压深度:***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儿童约5cm,婴儿为4cm)。
保证按压后胸廓回弹至原来位置;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2)除颤 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使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终止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恢复窦性心律。室颤,应该联合应用CPR和AED。每次电击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