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 7
OSPF路由协议综述
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快速响应网络变化)。
(triggered update)(被动更新链路状态)。
(链路状态刷新),间隔时间为30分钟 (定时主动更新链路状态)。
OSPF工作原理介绍
,检测到变化的设备创建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通过使用组播地址传送给所有的邻居设备,然后每个设备拷贝一份LSA,更新它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接着再转发LSA给其他的邻居设备。这种LSA的洪泛(flooding)保证了所有的路由设备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之前更新它自己的LSDB。最总利用SPF算法根据LSDB得到路由表。
工作原理总结:
链路变化--à检测到变化的设备创建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à 组播传送给所有邻居设备---à 邻居收到LSA拷贝一份用来更新自己本地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link state database),然后转发LSA给其他邻居设备-à 整个网络LSDB的同步更新
LSDB ---à SPF算法(shortest path firth)---à 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à SPF Tree
----à 选出最佳路径 ----à 加入路由表
OSPF协议引入“分层路由”的概念,将网络分割成一个“主干”连接的一组相互独立的部分,这些相互独立的部分被称为“区域” (Area),“主干”的部分称为“主干区域”。每个区域就如同一个独立的网络,该区域的OSPF路由器只保存该区域的链路状态。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可以保持合理的大小,路由计算的时间、报文数量都不会过大。
OSPF的网络设计要求是双层层次化(2-layer hierarchy),包括如下2层:
1. transit area(backbone或area 0)
2. regular areas(non-backbone areas)
transit area负责的主要功能是IP包快速和有效的传输。transit area互联OSPF其他区域类型,一般这个区域里不会出现端用户(end user)。
regular areas负责的主要功能就是连接用户和资源。这种区域一般是根据功能和地理位置来划分,一般一个regular area不允许其他区域的流量通过它到达另外一个区域。regular area 之间的数据必须穿越transit area。
注意:area 1和area 2或3之间的连接是不允许的,它们都必须通过backbone area 。构建area 0的路由器称为骨干路由器(backbone router,BR),如上图,A和B就是BR;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