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苏幕遮(范仲淹)》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幕遮(范仲淹)》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8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幕遮(范仲淹)》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幕遮(范仲淹)》教学设计
开江县回龙职业中学王高科
一、 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外古诗词的最后一首。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寥廓苍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 绪。苏幕遮,词牌名。全词上片写景,描绘秋色;下片抒情,直抒胸 臆。景,抓住秋天的特色,着意渲染,色彩绚丽,而又意境开阔;情, 是思念故乡之情,围绕着愁思的“追”字,总写分述,层层展开,深 沉缠绵,酣畅淋漓。因此,前人评这首词“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 柔情,遂成绝唱。”
二、 学生分析:
执教班级八(2)班是学校的实验班,学生的古诗词学****兴趣较 浓,学生的古诗文基础有所提高但不是很理想,男生又比较多,所以 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感悟,达到学会品读 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
1、 初读,整体感知。
2、 再读,理解词意。
3、 品读,学会赏析。
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五、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 导入:
听歌:《芳草无情》(邓丽君演唱)
课前小练笔:请同学们填空。
碧云天,黄花地,( )总是离人
泪。(《长亭送别》王实甫)
明确: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A>请同学们说出刚才所填曲子的前两句引用的原文及该词的词牌名。
明确:教师范读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板书课题:苏畚遮(范仲淹)
九、说说这首词的作者和相关背景情况。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两岁丧父,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 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 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 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当时边塞流传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 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 行法制,减轻催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 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 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 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 的《岳阳楼记》—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 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写作背景: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 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 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
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 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十、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