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18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郭萌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3课,学生在第2课的学****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 征一一质量。本课是借助“摆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 本特征一一形状。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 ” 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 , 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现不同形 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 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两个探究活 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 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学生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形状、 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导学 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一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 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 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 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 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器材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 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 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 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 “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 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
出示另外两种物体一一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 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 将